“若是契丹北上室韋,兩家必然斗個不死不休。而契丹又遭了瘟,后方必然空虛,此乃天賜良機,我奉軍豈有不出兵之理?”
“這”一眾文臣皆是沉默不語。
又要打仗啊?
奉國建國一年,就打了一年的仗。
如今國內百廢待興,剛準備休養生息,恢復民力,若是再出兵,豈不是又要陷入動蕩?
未等文臣反駁,臺上的李徹緩緩開口:
“以本王對耶律大賀的了解,他絕不會北上,必然會南下!”
看到眾臣齊齊看來,李徹面色平靜道:“我們從契丹的角度來看,奉軍兵戈強盛,本王也算得上雄心壯志,有開疆拓土之宏愿。”
“他若是北上,無論能不能打過室韋,本王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如此,倒不如孤注一擲,從一開始就選擇南下和我奉國決戰!”
“屆時,他還可以遣派使臣,說服靺鞨各部、黑水靺鞨和室韋,從他們那里借兵。”
“如今,關外各族早已將我奉國視為洪水猛獸,他們也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大概率會借兵給耶律大賀。”
李徹面色凝重,微微嘆了口氣:“接下來,我奉軍要面臨的未必只有契丹軍,很可能是關外諸族的幾十萬聯軍!”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眾臣下意識想要反駁,只覺得殿下之言太過危言聳聽。
但仔細一想,頓時心涼了半截。
奉軍的戰斗力有目共睹,奉國的發展更是飛速。
明眼人都能看出,殿下統一關外,只是時間問題了。
若是為了穩妥,先發展個年,同時步步蠶食諸族的力量,倒是能穩扎穩打地一掃乾坤。
但是其他國家也不是傻子,豈能坐視奉國坐大?
只要室韋國主有腦子,當契丹下定決心和奉國決戰,他們必會派兵支援!
單拎出來一個敵人,無論是靺鞨、契丹還是室韋,奉軍都無懼之。
可奉軍再強,能打得過關外所有部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