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你成為了一名高中生。」
「貼著分班名單的白墻前面人頭攢動,你本能后退幾步拉開距離,打消了加入其中的想法,將希望寄托給了具有身高優勢的高津巧。
“都在二班。”閱讀速度很快的高津巧言簡意賅。
那運氣不錯。你這樣想,和他一起走向了新的班級。
不出意料,新班級有很多陌生的人,但也不乏熟悉的面孔,有國中時的同班同學,也有棒球部里的同輩。
一位染了金發的棒球部同學向你們打了個招呼:“好巧,沒想到我們在一個班。下學后一起去棒球部報到?”
社交能力有所長進的你點頭作為回應。
稍顯冷淡,不過大家都早清楚沉默是你的常態,金發同學不以為意,又靠近過來和你們分享八卦:“幸好沒分去三班,我聽說三班班主任管學生最嚴了……”
他又露出一個透點幸災樂禍的笑:“不過我朋友就倒霉了。”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你現在的成績已經算不上差,可學生害怕嚴師是不需要理由的。
金發同學打聽的消息很對。你們班的班主任是個烏發摻白、和藹可親的女士,說話幽默又帶點風趣,留作業前還會問大家其他老師老師的作業多不多,然后適當減少自己的作業量。
聽起來很寬和,或者說過于寬和了,反而讓大家就體會到了班主任不寬和的另一面——在有學生得寸進尺,刻意夸大了其他老師的作業量后。
那天班主任沒有留下作業,可這種謊言太容易拆穿了,只需要老師之間幾句交談,真相就暴露無遺。
班主任很講道理,她先嚴懲首惡——主動說謊起哄的幾個同學一周內的作業量翻了倍,再清算幫兇——按常規作業量布置給剩下沒提醒她的學生。
不用數學多好,所有學生都清楚了說謊的得不償失,也體會到了班主任的威嚴,然后再也沒有說過謊。
你以為這是個偶然事件,但當金發同學在棒球部里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其他前輩卻見怪不怪,說這是你們班主任用慣了的招數。
“總有學生會想得寸進尺的。”那個前輩這么說,“只是有些被揭穿了,有些沒有,也算是這個老師班里學生的必經之路吧。就是這才開學幾天啊……你們班也太沉不住氣了。”
也就是說,班主任被騙是個固定流程的套路……你想到自己因為沒能揭穿同學而產生的心虛,一時間感覺被欺騙了感情。
不過老師的八卦只是隨口一提,前輩更主要的還是幫你們介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