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若不主動出兵,她要以什么理由收拾東胡呢?
她可是要以正義之師的身份完成三國統一的千古一女帝啊。
果然,東胡完全沒令她失望,選擇了對鄎國下手,率先打響了這場侵略戰爭。
可東胡算計錯誤,如今的鄎國早已不是軟柿子了。
雖然乍看起來,鄎國目前處在內亂狀態。
沒錯,內亂。
淮南王提前得知了皇帝對南越使臣的說法,明白皇帝是要拿他當下一個粟陽王,于是便直接造反了。
鄎帝很生氣,此事知道的人甚少,還都是他認為的心腹,究竟是誰泄露出去的!
經此一事,他越發疑神疑鬼起來,一面恐懼淮南王手伸的太長,一面又覺得自己身邊人全都不可信。
而柳玉瑎和淮南王世子柳高興兩人互相配合,把握機會,竟以生面孔的奇特優勢反而取得了鄎帝的信任。
當然鄎帝查不到消息是誰泄露的是因為——這事是玉笙干的。
所以,淮南王得到的是被她誤導之后的消息,淮南王誤以為皇帝扣下了他兒子,這才沖冠一怒為熊孩的發兵了。
其他藩王因為之前粟陽王那一事,防著皇上削藩,也都秣兵歷馬準備造反呢。
看到淮南王造反了,都想讓他當這個出頭鳥,自己當墻頭草。
所以,淮南王這一路走來幾乎毫無阻礙,一路勢如破竹。
說是內戰,但其實鄎國并不亂,兵力也并未受到太大牽制。
只不過,東胡并不知這么詳細的情況。
想著“趁他病,要他命”,迅速來個突襲,搶一波糧食就跑。
但玉笙怎么可能給它這個機會。
她一早就給各位藩王預警了東胡要來搶掠的消息。
于是東胡的突襲也就變成了自投羅網的笑話。
忍受天寒地凍,長途奔襲的東胡士兵,對上嚴陣以待的鄎國守城士兵。想要迅速攻破城墻,簡直是自取其辱。
可倉促而來的東胡根本打不起持久戰,眼見城墻久攻不下,加上慘重,東胡士氣大跌。
東胡王只得下令撤退,沿著邊防線移動,打算換個城市試試。
沒錯,東胡王為了破國內“天罰”的流言,他御駕親征了。
這當然也在玉笙的算計之內,不然她這么懶一條咸魚,費那么大事,散布這么個流言做什么。
按照玉笙的吩咐,慕娘還有“替天行道寨”的那些土匪,早就各自帶人埋伏在了他們后退的道路上。
他們人數不多,很有自知之明,分成了五六個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