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子上買牛不多容易,要么誰家母牛生了小牛犢,長到大些會拿出來賣,要么就得上牛墟去買。
牛墟多開在鎮(zhèn)郊山腳,那里地勢開闊,草木豐茂,牛羊都不缺吃食。就連農(nóng)具也齊全,牛擔(dān)、牛索應(yīng)有盡有,只是距離頗有些遠,坐馬車趕路過去,少得一個多時辰,一來一回,整個白日都荒廢了。
好在前些日子說了買牛車的事兒,趙春梅便一直留意著,也叫吉嬸幫忙看看,有沒有誰家賣小牛犢,她也好去瞧上一眼。
吉嬸很放在心上,還叫鄭松石也幫忙留心,這兩天正有了信兒。
小牛犢是前年二月生的,養(yǎng)了一年多,正是膘肥體壯的時候。
主人家本想著小牛再養(yǎng)個半載就成年了,正好趕上春種時犁地,只是家中夫郎生了小娃娃,手頭不寬裕,這才想著把小牛拿出來賣的。
聽了這說辭,趙春梅覺得行,可買牛畢竟是大事兒,定得打聽清楚了才好做決定。
家里人都沒啥經(jīng)驗,鄭松石又忙著上工,便想著讓兩個孩子先去瞧瞧,若是覺得行,再尋個時辰,叫上鄭家叔嬸,一塊兒過去談?wù)剝r錢。
今兒個天好,不起風(fēng),日頭還大,曬在身上暖洋洋的。
沈柳和顧知禧吃過晌午飯便出門了,因著主人家不住在附近的街巷,倆人不多熟悉路,一路問過去,半個多時辰才到。
雖有些遠卻并不多偏僻,以往趕集時,還路過這地界。
倆人遠遠瞧見一排土房子,坐北朝南、三間連排。外層的泥坯剝落得斑斑駁駁,露出了底下碎石壘起的厚實墻基。
屋頂上鋪著茅草,邊緣用麻繩子捆著幾根木條防風(fēng),該是有些年頭了,草色都發(fā)了黑。
外面圍著籬笆墻,院子里頭隔出了一塊兒地,搭成了茅草屋,便該是牛棚。
沈柳和顧知禧才走近些,就聽見里頭娃兒的哭鬧聲,不多會兒,一道尖厲的男聲傳了出來:“你那個娘瞧見生了個哥兒,月子都不來伺候,你更好,只管拿玉米糊糊湊合,孩子餓得成日里哭!”
“哭哭哭!就知道哭!把我也一塊兒哭死吧,也省得受這個活罪!”
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進是不進……都停下了步子。
正想著,隔壁院子的大門“嘎吱”一聲開了,出來位阿婆,手里端著個瓷碗,里頭是兩個紅糖雞蛋。
對娃兒不好
見倆人眼生,
阿婆耷眉瞧了好一會兒,伸手擦了把襜衣,出聲問道:“兩個小娃娃是來尋人的?”
是也不是,
抿了下稍有些發(fā)干的嘴唇,
沈柳開口道:“說是這家莊戶賣牛,
阿娘叫我?guī)米觼砬魄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