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人遭殃?”
景熙帝:“對。”
他淡然一笑:“所以朕的每一道御旨,
都是思慮斟酌再三,
從來不敢輕易懈怠。”
阿嫵卻想起許多事,
比如自己的阿爹,
原本是儒生,
卻因為海寇案牽連,
再不能走科舉之路了。
景熙帝看著銅鏡的她:“在想什么?”
阿嫵一怔,
便把事情說了。
景熙帝略一沉吟:“就令尊而言,
他或許委屈,但就此案主審來說,
并沒有任何錯處。”
阿嫵疑惑地看他。
景熙帝道:“先帝時,
番邦島國戰敗的勛貴帶領著武士浪人來到東海沿岸,zousi搶劫,成為如今海寇的一部分,
這些海寇和內陸賊寇勾結,不斷騷擾沿海,并搶劫商船,先帝為了保護沿海百姓,也防止居民和海寇賊寇勾結,才下了禁海令。”
原本這是好意,只是這卻導致出海捕魚以及海上貿易的不便,由此使得一些靠海吃海的沿海百姓失去生計,鋌而走險,不顧禁令進行zousi買賣,甚至開始和海寇勾結,利用當地的百姓將那些zousi品運入大暉牟取暴利。
沿海居民中或多或少都有參與其中,慢慢地便形成風俗,遇官軍則稱捕魚,遇番賊則同為寇。
景熙帝執掌朝政后,改變了沿海之策,放開海禁,允許正常海上貿易,不過即使如此,這里面依然有些黑不黑白不白的地帶。
他為了徹底斬斷海寇的退路,才派了欽差大臣前往嚴查,沿海百姓牽連者眾多,不過鑒于以往緣由,情有可原,并無懲戒,只是但凡有所涉及者,除去功名。
這于大部分來說無關痛癢,算是逃過一劫,大家感恩戴德,但是阿嫵的父親已經考取秀才了,這于他來說便是斷絕了科舉之路,從此功名無望了,自然痛心疾首,迫不得已走上航海商路。
這件事發生時,阿嫵也才七八歲,并不知確切,如今聽景熙帝細細道來,給她講其中緣由,阿嫵恍然,也沒什么可抱怨的了。
只是……終究不甘心,覺得自己不走運吧。
景熙帝:“令尊多大年紀,是哪一年的秀才?”
阿嫵:“阿爹今年三十有八,他中秀才是景熙二年,便是我出生那一年,對我們家是雙喜臨門。”
景熙帝略想了想,他登基第二年改年號,景熙二年,那時候他登基三年,還不滿十七歲,終于徹底把控了朝政大權,正是沉溺政務時,這時候,在遙遠的東海,有一個過了弱冠的青年人考中秀才,并且喜得千金,阿嫵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