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的建議根本就不是這樣啊,他讓張學良選擇,要么拿出誠意和談,要么集中全力雷霆一擊。
而張學良在干嘛?
他一不釋放被捕的蘇聯人員,二不歸還中東路的企業,只想著蘇聯退讓,然后趁機收回部分中東路權利。
蘇聯都已經宣布斷交,并且派遣大軍了,這種毫無誠意的談判他們會接受?這根本就不是談判,而是對蘇聯的侮辱!
而在軍事方面呢,張學良完全不做打大仗的準備,也不敢主動進攻掌握先機,只是被動的添油防御。
這次談判不但不會成功,反而會讓蘇聯增兵的時間更加充裕。而本土作戰的東北軍,反而毫無準備,還寄希望于蘇聯人退讓。
終于在七月底,蘇軍的第一支援軍抵達中蘇邊境,并越界陸續占領各處交通要道。而東北軍甚至不敢接敵作戰,因為上級沒有發出戰斗指令。
到八月中旬,蘇軍占領了鷗浦縣城。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縣城被占意味著丟城失地,也意味著戰爭不可避免。
張學良終于下達對蘇作戰動員令,派兵6萬增防國境。
還打個屁啊!
邊境各處交通要道都被蘇聯占了,人家的大部隊也已經增援過來,你現在才想著發布戰斗動員令?
最扯淡的是,中東鐵路雖然被張學良武力收回,但職工卻以蘇聯人為主。
現在兩國交戰,蘇聯鐵路工人直接玩bagong,導致東北軍增援部隊無法準時抵達,這特么叫本土作戰?
常凱申還跑出來煽風點火,以中國國民政府名義,發表對蘇聯交戰的宣言,導致戰事從地區沖突升級為國戰。
直至9月初,蘇軍在東北已經集結8萬軍隊。
等增援部隊到齊后,蘇方談判人員宣布和談破裂,認為東北方面毫無談判誠意,決定對東北軍發起致命性攻擊。
而在此之前,張學良只敢增兵,不敢主動出擊越境蘇軍,以至于越來越多的軍事要道和據點被白白搶占。
激烈戰斗終于打響,蘇聯出動了海陸空軍,中蘇海軍甚至爆發海戰。
強大的艦隊、兇悍的騎兵,還有數量龐大的飛機、坦克和火炮,張學良終于領略到什么叫大蘇聯紅軍。
整個10月,東北軍被打得連連敗退。
張學良再次翻出周赫煊的那封長信,忍不住有種想要落淚的沖動,他寫信給周赫煊道:“未聽賢弟之言,悔之晚矣……”
張學良還想問周赫煊如何補救,卻被天津那邊的張樂怡回信告知,周赫煊已經坐船前往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