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后的經驗可不是如今計劃經濟時期能夠比的,更何況瓦頭村的眾人連廠子都沒進過。
張宇這一番話,屬實是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眾人聽完全都眼前一亮,周青等年輕人忍不住感嘆道:
“這個辦法好!”
大鍋飯時期,雖然工分更多的人能夠分到更多的糧食,但其實總的差距并不大,畢竟這年頭講究的就是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
也正是因為這樣,使得農民的積極性不高,土地產出根本提不起來。
所以在工廠利益的分配上面,張宇結合了一下后世的“狼性文化”和期權的概念,誰干的事兒多,誰的貢獻大,誰就能得到更多。
雖然“狼性文化”在后世并不是什么好詞,都快跟傳銷傳銷脫不開勾了,但張宇這顯然跟后世完全不同。
因為后世的“狼性文化”已然被一心只想壓榨員工的黑心老板給變成一種服從性測試和壓榨手段了。
屬于是只想讓狼捕獵,卻不給狼分肉。
但張宇的想法卻是實實在在給干得多的人“分肉”的。
而且還是跟其他人拉開差距的那種。
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大伙的積極性,才能讓家具廠能夠站穩腳跟,并穩步擴張!
同時,張宇也是想通過家具廠利益分配一事,來改變瓦頭村一眾村民對“大鍋飯”的看法,促使他們到時能夠有膽子跟自己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而讓瓦頭村拿下“包產到戶”的試點!
一眾年輕人對于張宇的辦法很是支持,但上了年紀的在聽完后卻有些猶豫不決。
因為按照張宇的想法,進工廠做事的可是能夠每月都能拿到一筆工資的,而年輕人身強體壯,在這方面肯定有優勢,而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在這方面太吃虧了。
趙強抬眼掃了眾人一眼,自然是看出了上了年紀的村民心中的猶豫,于是當即出聲反對:
“我不同意!”
“廠子是我們整個瓦頭村的,是大伙的,絕對不能搞區別對待!”
“絕對不能給工資,不然就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同志不公平!”
張宇的反應有些出乎趙強的反應,他居然點了點頭,贊同了趙強的說道:
“每月發工資對于上了年紀的同志確實是有些不公平。”
但緊接著,他話頭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