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父皇,這從何說起啊?”
“就是犧牲皇帝一定的權力,來換取皇權的平穩過渡啊!將一定的監察權,交給官員們。朕殯天以后,皇位一定是你的。從你之后,可以考慮繼承人培養制度,從小就開始培養你心目中的繼承人。然后等他到了年齡,就可以讓官員們進行考核,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當皇帝的好苗子,如果不是,可以換人。這樣就降低了許多風險,但是也將左右皇位繼承的權力,交給他別人,這就是弊端啊!”
朱雄英點了點頭。
“確實,倘若官員們有私心,妄圖左右朝局,或者廢立儲君,也會導致天下大亂。”
“如此,就要專門設立一個機構了。從朝中還有民間各個階級,選拔人才,組建一個機構,人數要多一些,起碼有百人吧,通過投票決定選擇。皇帝有權利一票否決,但是如果所有人全票通過,那皇帝也必須同意。將權力分散出去,其實可以避免很多后繼之君的庸碌之舉,畢竟誰能保證,每一個繼位之君都是賢才呢?朕當了三十一年的太子,又做了這么多年的皇帝。其實越來越覺得,做皇帝很辛苦,天下大任都在一個人身上,蕓蕓眾生的命運都取決于你一個念頭。就算是朕,也不敢說任何決策都是正確的,更不用說其他人了。所以,適當放權,也許才是正確的選擇吧。”
朱標這一番話的信息量太大了,朱雄英一時之間也無法消化。朱標看向他笑著說。
“其實這只是朕的一個設想。初衷就是一個人獨攬大權,總會有錯,但是代表著各個階級的人才一起做的決定,錯誤就少一些了。這樣做確實會削弱皇權,但是,好處也很多。重點應該就是這個機構中的人,一定要能代表各個階級,是真正的忠義之人,能為大明著想之人,朕以為,也可以通過選舉產生,每三年輪換。”
“父皇,這件事情的影響太大了……您是不是再斟酌一下?”
朱標哈哈一笑。
“朕已經說了,都只是個設想,是留給大明后繼之君的一條退路。朕對你還是很相信的。至于影響么,肯定會有人站出來說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變,但是你皇爺爺當初就給了朕一道旨意,說朕的意思,即是他的意思,朕才能夠不顧那么多人的反對,大刀闊斧地搞改革。以后,朕也會給你相同的待遇。雄英啊,我希望你記著,許多甜言蜜語,阿諛奉承,都是蒙蔽你的毒藥,其實真正有用的建議,往往都是刺耳的。以后一定要親賢臣遠小人啊!今年有個進士,名叫于謙,你可曾記得?”
“兒臣記得,其他進士,見到父皇往往都是極盡贊美之詞。可就是這個于謙,也不會說什么話,像根木頭一樣。兒臣覺得他也未免太過目中無人了,所以父皇才派他去當個縣令吧!”
朱雄英協管朝政,吏部的事情他自然爛熟于心。
朱標此時卻笑著搖搖頭。
“他這種人,沒有挖苦諷刺朕,就已經是對朕最大的肯定了。于謙不僅是有才能的人,他更是有傲骨的人,倘若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他一定會站出來。朕派他去當一個縣令,也是為了磨礪他。他去的那個縣,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發展一直跟不上。朕相信,他去不到五年,這個縣一定大治!”
“父皇竟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
“因為他值得!他這個人,不會忠于君王,他真正效忠的是大明,是萬千的黎民百姓。兒啊,你記得,他就是朕留給你的治世能臣,大明的魏征,以后可以成為負責監察的最高官員。留他在身邊,可以匡正得失,不管以后,他對你說了多難聽的話,你可以選擇聽取,也可以不聽。但是一定不能殺他,要不然,你爹死了都閉不上眼睛,你可不能學某些混賬啊!朕方才說的,建立監督皇權的機構,如果你去做了,那于謙就是第一位人選。”
朱標的話說得這么重,朱雄英的頭上不知不覺都有汗珠冒出。
“兒臣記住了……”
朱標背過身去,在大殿之中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