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太子朱雄英被朱標召見,他大踏步地走向奉天殿,心中略微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老爹此時找他干嘛,畢竟現在已經是朱標親自定下的休息時間。
“父皇,您……找我?”
“坐吧。”
朱標看了一眼椅子,示意他坐下。
“咱這段時間,想了很多事,也有點事情想要問問你。”
不得不說,老了的朱標,完美地繼承了朱元璋的風格。朱雄英在腦子里把自己最近做過的事情瘋狂地過了一遍,發現自己除了偶爾偷懶,并沒有做過什么出格的事。不過要說到偷懶,貌似自己的父皇更會偷懶吧……但是因為老父親的血脈壓制,朱雄英還是有些誠惶誠恐地說道。
“父皇……有什么事情,您盡管問啊……”
朱標喝了口茶,不緊不慢地說道。
“大明現在算是走上正軌了,無論各方面都取得了挺不錯的成果。你覺得還有什么地方,要加以改進的么?”
朱雄英當即意識到,這是朱標在考他,考察他對當前大明情況的分析,于是他也不敢馬虎,正襟危坐地回答起來。
“大明現在,可謂是兵精糧足,百姓們也都安居樂業。而且因為父皇之前對大明周邊用兵,取得了顯著效果。也對周圍的小國進行了威懾,所以兒臣覺得,大明未來五十年內,不會爆發大的戰爭。而人口和賦稅還是會持續增長的。”
“別光說好的地方,說說不足的地方。”
朱雄英撓了撓頭。
“不足的地方……也是有的吧,首先就是官員的問題。大明的文武對立嚴重,雖然沒有出現結黨營私的情況,但是文官總會護著文官,武將也會護著武將。而且還有貪腐的問題,雖然很少,但是也有。尤其是手握一定權力的地方官員,更容易壓榨百姓。不過因為他們官職不高,所以想發現和處置也比較難。”
“那解決方法呢?”
朱雄英沉思一會,然后說道。
“文武官員對立,也不見得是個壞事。倘若真要處理,兒臣確實沒有良策。至于基層官員的貪污行為,可以加大檢查力度,和廣開言路。可以讓百姓們有更多發聲的途徑。”
朱標站起身,望向他。
“文武官員對立,確實不完全是壞事。他們武將手里有兵權,驍勇善戰。文官處理政事,有檢查權。只能說都是缺一不可。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他們私下勾結,串通一氣。你切記著,無論是單獨的武將,還是單獨的文官,都好處理。可是如果二者暗中勾結,那就很難處理了。為帝王者,要學會處理黨爭,要學會借力打力。也就是制衡!你可以用文官來治武將,也可以用武將來治文官。有時候挑起他們的對立,才是正確之舉。而且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用錦衣衛制衡他們,你聽明白了嗎?”
“兒臣……謹記于心!”
朱雄英明白,這是自己老爹給自己傳授帝王之術了,朱標叱咤風云這么多年,他的經驗,自然是無比珍貴。更別說這還包括朱元璋傳下來的心得。
“那如何讓百姓們,有更多發聲的途徑,你可想到了?”
“要不,在各村鎮設立專門的收信處,讓百姓們可以直接寫信舉報?”
朱標點了點頭。
“是個法子,不過光靠這個還是不行。你想沒想過,百姓們萬一不敢寫信呢?而且這個機構也有一定的權力,如果跟貪官同流合污,他們的信不是白寫了么?”
“請父皇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