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廣播響起,我深吸一口氣,走向《970秒的天才還是騙局?數據揭秘沈清朗的“非人”進步》登上了各大體育媒體的頭條。
文章用詳細的數據圖表,展示了沈清朗過去兩年的進步曲線。從148秒到970秒,這種跨越式的提升,在運動科學史上前所未見。
更要命的是,她把我和沈清朗歷次比賽的「1秒定律」做成了動態圖表。那條平行線般穩定的差距,在數據面前顯得荒謬至極。
網友們瘋了。
「這不是天才,這是開掛。」
「148秒到970秒?這是從業余選手直接變成博爾特啊。」
「林宇的進步軌跡才是正常的,沈清朗這個簡直是科幻片。」
江月坐不住了。她在校內論壇發了一篇長文,標題是《為沈清朗正名:不要讓嫉妒蒙蔽了雙眼》。
文中她痛斥我是「陰謀家」,說我因為嫉妒沈清朗的天賦,故意制造這場鬧劇。她還說顧言的報道是「有償黑稿」,目的是為了炒作。
這篇文章發出去不到一小時,評論區就被攻陷了。
網友們用顧言提供的數據和邏輯分析,把江月的每一個觀點都駁得體無完膚。
「樓主是不是數學沒學好?這種進步曲線你見過嗎?」
「嫉妒?林宇1070秒的成績已經夠驚人了,他需要嫉妒誰?」
「有償黑稿?數據會說謊嗎?」
江月被噴到刪帖,但網友們已經截圖保存。這件事成了她人生中最大的黑歷史。
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覺得自己挺無辜的。
但不好意思,我不是雪花,我是引爆雪崩的那管炸藥。
11
三天后,藥檢結果出來了。
陰性。
沈清朗的尿液和血液樣本中,沒有檢測出任何違禁藥物。
調查組的會議室里,沈清朗坐在椅子上,眼神渙散。連續三天的隔離調查,已經讓他精神接近崩潰。
「沈清朗同學,既然藥檢結果是陰性,那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會跑出這個成績嗎?」調查組組長是個五十多歲的嚴肅男人。
「我…我不知道。」沈清朗的聲音細得像蚊子,「我也很奇怪。」
「根據我們的技術分析,你的跑步姿態和肌肉發力方式,很難支撐這個成績。」另一個調查員拿出平板電腦,「這是比賽的慢鏡頭回放。」
屏幕上,沈清朗的每一個動作都被放慢了十倍。他的步頻明顯跟不上速度,就像一個人在強行拖拽著自己的身體前進。
「這不對…這不應該是這樣的…」沈清朗盯著屏幕,開始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