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開始跟你講感情的時候,你最好跟他們談利益。當他們跟你談利益的時候,恭喜你,可以準備收網了。
晚上回到宿舍,我立刻打開系統面板。白天的「擺爛」表演只是障眼法,真正的訓練從現在才開始。
我換上那雙「友情」跑鞋,開始在操場上瘋狂刷圈。每一步都踏得極其標準,每一次呼吸都控制得恰到好處。
「消耗1000點努力值,優化跑步姿態。」
瞬間,我感覺到肌肉記憶在重新塑造。步頻、步幅、擺臂角度,一切都在向著最完美的狀態調整。
跑完步,我又回到宿舍刷題。數學、物理、英語,我像個瘋子一樣學到凌晨三點。
系統面板上的努力值總額在飛速增長:
【體能訓練:567,000】
【文化課學習:423,000】
【專注冥想:45,000】
【總計:1,035,000】
一百萬出頭了。
我看著這個數字,嘴角不自覺地上揚。沈清朗啊沈清朗,你以為給我一雙跑鞋就能買斷我的前程?
7
第二天訓練結束后,我剛走出體育場,就看到一個戴眼鏡的年輕女人靠在門口的柱子上。
顧言。我認出了她。
「林宇同學,能聊幾分鐘嗎?」她走過來,直接遞給我一張名片,「我是《體壇周報》的記者顧言。」
我接過名片,略感驚訝:「找我有什么事嗎?」
「關于你和沈清朗的比賽數據。」她扶了扶眼鏡框,從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表格,「我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規律。」
表格上密密麻麻的數字,清楚地顯示著我們兩人過去一年的成績對比。那個恒定的一秒差距,在數據面前顯得格外刺眼。
「這個差距太穩定了。」顧言看著我的表情,「在運動科學里,這種穩定性幾乎不可能出現。除非…」
「除非什么?」我反問。
「除非有某種外力在干預。」她的眼神很犀利,「林宇同學,你相信巧合嗎?」
我沉默了幾秒,然后反問道:「顧記者,你相信一個人的努力,可以被量化嗎?」
這個問題讓顧言愣了一下。她顯然沒想到我會這樣回答。
「量化努力?」她重復著我的話,「你是指訓練數據統計?」
「不是。」我搖搖頭,「我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堅持、每一個不眠之夜,都能被精確地記錄和累積,你覺得這些努力最終能換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