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動作很快,說:“被周赫煊先生命名為搖滾樂的這種新的音樂形式,不應該成為低俗歌曲的垃圾桶,它應該是積極向上的,追求自由與解放的。”
隨即,擅長作曲的弗萊切·亨德森親自操刀,把自己的三首經典搖擺歌改編為搖滾風格,并由著名青年搖擺歌手西貝伯爵進行演唱。這三首搖滾歌在兩個月后被錄成唱片,半個月內狂賣25萬張,賺得是盆滿缽滿。
由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唱片公司開始制作販賣搖滾歌,雖然輿論爭議依舊存在,但搖滾樂的流行趨勢已經無法抑制,周赫煊也被后來的無數樂迷們視為“搖滾始祖”。
……
華美協進社總部。
三個黑人青年打聽了好半天,終于在某大樓內找到了社團牌子,他們走進去問:“是這里接受援華戰爭捐款嗎?”
“是的,”華美協進社的工作人員說,“感謝你們的慷慨捐贈,如果可以的話,請留下你們的姓名資料,中國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的情誼。”
“我叫奧斯卡·摩爾,我捐50美元。”
“我叫奈特·金·科爾,我也捐50美元。”
“我叫維斯里·普林斯,我也捐50美元。”
幾人都登記完畢了,奈特·科爾突然說:“請轉告周先生,我很喜歡他的搖滾歌,真是太棒了,希望他能夠出一張唱片。”
工作人員笑道:“我會轉告的,謝謝你們。”
這三黑人青年,正是剛剛組建的“金·科爾三重奏”樂隊,他們現在還名聲不顯,但再過幾年就會聲名鵲起。即便后來奈特·科爾死了,在死后的35年里,他的唱片仍保持著平均每周5000多張的銷量。
奈特·金·科爾就是個爵士歌手,40年代唱的大部分是搖擺歌,可見這種類型的歌曲有多么風靡。
“對了,這是我們樂隊新出的唱片,請幫忙轉交給周先生。”奈特·科爾拿出一張黑膠唱片。
當周赫煊拿到這張唱片時,表情有些古怪,因為這是一個美國傳奇樂隊的首張唱片,而且還附帶了三位初始成員的簽名。若是50年后再拿出來,想必會讓爵士樂迷們徹底瘋掉。
那位黑人歌手,該不會受此影響,以后改唱搖滾樂了吧?
于珮琛清點著捐款賬目,喜滋滋說道:“煊哥,這次的演出太成功了,一個星期就收到2833美元的抗戰捐款。更重要的是,現在好多美國報紙都在報道我們的演出,還提到了中國抗戰,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同情中國。”
“是啊,得道者多助,”周赫煊說,“跟我一起回國過春節吧。”
于珮琛搖頭道:“我要留在美國,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
周赫煊不由苦笑:“你這話跟費雯麗說的一模一樣。”
于珮琛有些不好意思:“要不,等我明年元旦再回國看你?這段時間真的很忙,完全走不開。”
“沒事,你找到正事做也很好,”周赫煊囑咐說,“回國一趟不容易,很危險的,以后還是我來美國看你們吧。”
“那也行,”于珮琛微笑說,“以現在美國的情況來看,他們很快就要參戰了。只要美國加入,中國必定勝利,我估計到1942年抗戰就要結束,到時候我們一家人就能團聚了。”
“會的。”周赫煊不想打擊于珮琛的積極性。
歷史上,當美國參戰的消息傳到中國,中國的有識之士們也是一片歡騰,甚至還有預言三個月就能趕跑小日本兒的。
于珮琛說:“你過完元旦再走吧,女兒們剛學會叫爸爸,跟你特別親,你走了她們會很失望。”
“嗯,過完元旦再走。”周赫煊點頭道,他還要去收購可口可樂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