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四運動以來,胡適的表現都是謙謙君子。被人當眾挖苦唾罵,他也能笑臉以對,而此時終于失態罵了臟話。
周赫煊終止了與陳光甫的對華,回頭問胡適:“適之兄,你還主和嗎?”
胡適死盯著那些大屠殺照片,搖頭道:“抗戰猶有一線生機,求和必然萬劫不復。四萬萬國民,若是舉手投降,則悉數淪為待宰之羔羊。”
“很好,你終于想通了。”周赫煊欣慰道。
后世罵胡適的人很多,原因即為主和。然而主和者并非胡適一人,學術大牛陳寅恪和吳宓先生,他們在抗戰初期也是主和的。
在學術界,這份主和名單可以排很長。比如北大校長蔣夢麟、北大法學院教授周炳琳,還有蔣廷黻、陳之邁等等等等,那是數也數不清。
而國黨的高官群體當中,汪兆銘、孔祥熙、張群、居正、于右任、陳立夫、閻錫山、徐永昌、王寵惠、陳布雷、魏道明,這些人要么主和,要么傾向于妥協。
你敢相信?大名鼎鼎的陳寅恪先生,曾親口說過這種話:“抵抗必亡國,屈服乃上策”。
這兩句出自吳宓先生的日記,是七七事變爆發后的,經常贊美日本人的政治和文化,把中國的政治文化批評得一無是處,號召中國向日本努力學習。而現在,胡適極力美化中國、丑化日本,就為了能獲得美國民眾的認可和援助。
胡適是天真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陳寅恪是真實的,同樣也值得敬佩。
兩人之間的區別,是文人在國難當頭時不同的選擇。
……
ps:有很多讀者對前面的情節不滿,還說老王靠賣肉為噱頭。話說,周赫煊和于珮琛那事兒,能賣得出肉來嗎?老王這幾天都在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資料,《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和馬吉的紀錄片都看完了,再加上那些照片,說實話,精神狀態很不好。
在碼字的時候,老王不自覺代入主角。周赫煊整理的是節說里討論,一切為了防止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