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是什么概念,沒有人比折蘭王和他這些手下理解深刻。
大青山南麓,折蘭王起家的地盤,奚川草原、束勒川,烏海,云州,也就養育了北狄十多萬人口。
十人抽一丁,折蘭王不過一萬多騎。
可他就依仗著這一萬多騎兵,成為北狄單于奮力拉攏的對象,也成了大胤忌憚的存在。
一萬騎兵,是何等概念,只有當你真正面對上萬騎兵朝你沖來的時候,才能體會那種戰栗的震撼。
折蘭王擁有一萬控弦之士,北狄的單于趕忙派人來封他為折蘭王,并將大青山南邊這片草原賜予他。
然而,對于折蘭王而言,這是他從大胤手中搶下來的地盤,卻被北狄單于以賜予的名義。
他雖然有些憋屈,但選擇了隱忍。
因為這是大漠和大胤之間的膏腴之地,也是緩沖之地。
折蘭王靠著十萬部落以及一萬騎兵,在這里生存了多年。
他也想過發展壯大,他也想過擴大地盤!
但草原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得他只能有這么的人口規模。
當折蘭王聽到呼延牯說大胤河內道的叛軍人數已經達到三十萬之眾的時候,折蘭王驚呆了。
驚呆的同時,羨慕得雞兒發紫。
他要是有三十萬大軍,估計直接喊北狄的單于讓位了。
“那那王相,大胤關內道這么多叛軍,與我們又有什么關系?”
折蘭王被三十萬大軍這個數字給震撼到,說話都有些不自信了。
“大王,大胤關內道叛軍作亂,勢力越來越大,對我們來說,當然是好事情了!”
“大胤朝廷一定先忙于平定叛亂,把我們放到了第二位。這樣一來,趙暮云與我們對峙于蔚州,糧草輜重兵源補給都出現問題。”
“而且,我已經派出人手想辦法與關內道的叛軍首領聯系,必要的時候,還能一起合作啊!”
聽完呼延牯的話,折蘭王眼睛一亮。
三十萬叛軍和他這一萬寇邊北狄韃子相比,對大胤朝廷來說,性質完全不一樣。
折蘭王犯邊是為了錢財、人口和女人,而夏州的叛軍,則是要推翻大胤皇帝的統治。
但凡這個大胤皇帝稍微頭腦清醒,就知道重心在哪里。
“這個可以有,只要對我們有利的,都可以試試!如此說來,大胤內部越亂越好,對我們就越有利。”
折蘭王也不是傻瓜,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