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徹的話,楊忠嗣先是愣了愣,隨即向帳中看去。
主帳不算大,卻是擠滿了人,光是團級以上的武將就有十數(shù)人,可謂是名將如云。
和自己上次離開相比,奉王麾下的猛將顯然更多了,已不是那個兵少將寡的落魄藩王了。
楊忠嗣面色復雜:“奉軍已有百戰(zhàn)百勝的不敗之相,如今的殿下還需要老夫相助嗎?”
聽到楊忠嗣的話,李徹就知道這老頭又開始別扭了。
和下方的楊璇對視一眼,笑著開口道:“楊叔有所不知,如今奉軍之中雖猛將如云,但仍是遠遠不夠。”
“奉國所處之地,東面靠海,海對面乃是倭國。北面有室韋,以及其他蠻族。西邊雖然滅了契丹,但卻又與北胡接壤。就連南面”
李徹頓了頓,卻是沒再說下去。
“總之,奉軍急缺能駐守一方的統(tǒng)帥,上保邊境安康,下護百姓安寧,楊叔的威望、韜略皆是當世頂尖,豈能棄我于不顧?”
李徹手下將領(lǐng)雖多,但大多是沖鋒陷陣的猛將,指揮一萬人已經(jīng)是極限了。
其實大部分將領(lǐng)的指揮能力都有上限,帶幾千人時可以親自沖鋒在前,那叫一個如臂使指、用兵如神。
而當數(shù)量提升到幾萬人,就開始吃力,甚至屢戰(zhàn)屢敗。
要是帶了七十萬大軍,很可能屁事沒干,就被人一把火燒了個連營。
只有少數(shù)武將有統(tǒng)領(lǐng)十萬軍隊的才能,天才中的天才才有統(tǒng)領(lǐng)百萬大軍的能力,楊忠嗣顯然就是此類將領(lǐng)。
聽到李徹言語懇切,楊忠嗣眼神中猶豫之色更濃。
“老夫老了,如今奉軍所用的是火器戰(zhàn)法,老夫?qū)Υ艘桓[不通,怕是難當重任啊?!?/p>
晚上李徹親衛(wèi)手槍齊射那一幕,到底還是深深震撼了楊忠嗣,甚至讓他對畢生所學的兵法都有了動搖。
火器威力太過駭人聽聞,區(qū)區(qū)三百人的連射,卻有千軍萬馬傾瀉箭雨的威勢,讓他如何不精?
李徹聞言,微笑道:“我聽聞古有廉頗六十掛帥拜相,姜尚七十遇文王,暮年歸周。楊叔如今耳順之年,尚是奮斗的時候。”
楊忠嗣愣了愣,隨即哼了一聲:“老夫今年還未到六十!”
李徹頓時有些尷尬。
楊忠嗣征戰(zhàn)四方,每日風吹日曬,故而更顯老態(tài),自己說六十還是往少了說呢,哪想到
“卻是本王走眼了,楊叔莫怪?!彼攘丝?,繼續(xù)道:“至于火器之事,難道楊叔初到西域就會在大漠作戰(zhàn)?您剛到關(guān)外,就擅長在風雪與蠻族騎兵對決?”
“火器之應用并不難,楊叔天縱之才,只需用心鉆研一段時間,必能有所成就?!?/p>
李徹從后世而來,自然清楚年紀大根本不算什么硬傷。
別說五六十歲正值壯年了,就是七八十歲的人,才思敏捷不弱于年輕人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