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是打著隨口一說的目的,可真正聽了朱棣這番言論之后,臉上不禁浮現(xiàn)一種嘲弄的笑容。
“先生,你有話便說,何故發(fā)笑?”朱棣鼓了鼓腮幫。
“笑什么?”陳平玩味的將話在嘴里滾了一回。
自然是笑,后世令人鼓吹的永樂大帝,今日看來,不過是個(gè)傻子!
當(dāng)然,這話陳平不好說。
畢竟現(xiàn)在朱棣還才十八九歲,甚至沒有封王,還是個(gè)毛頭小子,并不是永樂大帝。
陳平緩聲說:
“我是笑你天真。”
“這世上的事,沒有涉及利益也就罷了。”
“但凡涉及了利益權(quán)力四個(gè)字,莫說是兄弟姐妹,便是父子又如何?”
“難道這歷史上,父子相殘,兄弟鬩墻的事,還少嗎?”
朱棣哼了一聲,頗為不屑道:
“話雖如此,我也讀過不少這樣的史書,但…但我們老朱家,到底是不一樣的…”
“若是父親大哥想要我老四的命,不瞞他們說,我自刎了事!”
“命尚且如此,莫說權(quán)力二字。只要大哥在,我看兄弟幾個(gè),誰敢起歹心!”
此話傳到朱元璋耳朵里,他總算稍感欣慰。
他是農(nóng)民起身,有性格多疑多殺伐,除卻自己的親生兒子,糟糠之妻,他是誰也信不過的。
朱元璋這輩子最怕的,不是刀光劍影,而是親生兄弟之間有了嫌隙,最后落得自相殘殺的下場(chǎng)。
因著朱棣的話,朱元璋被陳平勾起來的心,總算是稍齊了幾分,臉色稍緩。
朱標(biāo)亦是如此。
他低聲附在朱元璋耳邊,“父親寬心,只要有兒子在一日,就絕不可能讓兄弟們鬧到手足相殘的局面。”
朱元璋輕輕拍了拍大兒子的手。
兩人在外間,倒是一派父慈子孝的和諧,
但內(nèi)里,陳平和朱棣卻有劍拔弩張之勢(shì)。
“先生,你何以看輕我們兄弟幾個(gè),我們又豈是那些為了權(quán)財(cái)錢勢(shì),就分崩離析之人?”
“大哥自幼帶我長(zhǎng)大,如兄如父,我絕不負(fù)他!”
這話說得信誓旦旦,惹得陳平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