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這話冰冰冷冷,饒是文和先生也覺得渾身頓生寒意,他道:“好吧,那我就教你一個法子,行也不行,也很難說?!?/p>
“請先生賜教!”
于是文和先生接過他的寶劍,在他耳邊如此如此說了半盞茶的功夫,他欣喜十足,拜謝轉身離去了,而文和先生大搖大擺,提著寶劍去了太守府見了太守,以寶劍作擔保貸了紋銀十萬兩,那太守也認得他是文和先生,親自與他去了當鋪換成銀票。
文和先生得了銀子樂呵呵地雇了一輛馬車往新興縣而去,早有妻兒子女兒孫在約定茶館等候,一家攜奴仆二十余口人往南而去,從此銷聲匿跡,不知所蹤。
后人有詩嘆曰:鳥盡良弓藏,震主功高亡;萬朝皆如此,不若隱蘇杭。
話說劉正卿率求親隊伍繼續北行,隨著越來越深入腹地,早上狂風不止,雪如狂潮奔涌而來,部隊中不少將士昨夜剪出了內棉,因此都凍得面赤耳紅,蜷縮在馬背上弓著身子,進度緩慢。
劉正卿見部隊行軍效率低下,憤然罵道:“行軍之人如此怕冷,若打仗之時何來戰力?直起身子來,隨我向前?!?/p>
眾將士只得打起精神,努力策馬揚鞭,行了兩個時辰,人疲馬乏,于是又央求少主暫且歇息,少主雖也感倦乏,但強撐道:“爾等常在校場操練反不如我這年輕人嗎?且在堅持,本少主自有主張?!?/p>
眾將士稱:“縱然人不疲倦,馬已無力,況又無草料,且容埋鍋造飯,吃過再行上路不遲?!?/p>
劉正卿曰:“既然知此處無草料喂馬,且再走一程,待有草地處歇息不遲。”
眾將士無可奈何,只得聽令前行,那一路上只有寒霜枯樹,哪有碧綠青草,軍隊走到山下,風雪愈來愈大,孫文臺勸少主曰:“此時已過午時,風勢漸大,且容修整再作打算?!?/p>
劉正卿口干舌燥,他看了看部下皆是疲憊不堪,于是往遠處眺望,忽然眼神一亮,謂眾人呼:“將士們,前方有一山洞,傳我將令,且到那兒造飯,”眾人聽了神情一震,抖擻精神再走一程,一盞茶的時間到了洞口,只見洞穴深邃黑暗,密不透風,于是眾將士在洞口處安營,捆好馬匹,豎起高帆,升起火把進洞,里面寬大潮濕,容五百人也不在話下。
檢查了安全之后劉正卿吩咐埋鍋造飯,用昨夜木屑燃煙起鍋,眾人得了歇息,都靠在洞壁上休息,劉正卿拿過酒來放在鍋里溫燙,謂孫文臺道:“孫將軍,一路辛苦,喝些酒暖暖身子?!?/p>
孫文臺受寵若驚,想起昨夜與先生飲酒之事來,不免嘆氣道:“可惜了……
文和先生怎的要離我們而去呢?”
“哼!那老狐貍陰險狡詐,走了也好,只是別讓我見到他,若是他令投人下我非取他性命不可。”
孫文臺皺眉道:“不管怎么說,他這么多年也幫先主做了不少事,若是歸鄉養老,這也是應得的,只是這樣一走了之,實在不符讀書人的氣節?!?/p>
劉正卿沒有說話,只覺心里忐忑,莫非是那老狐貍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嗎?正在躊躇不安的時候,只聽得洞穴深處不遠似乎有少女的驚嚇聲,二人神色一凜,交換眼神之后,孫文臺輕悄悄抽出佩劍,舉著火把慢慢挪動,忽然跑動數十步,刀光劍影寒爍在面前,竟是一個身材嬌弱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