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兵,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地盤,這條真理恒古不變。
別列夫斯基跑到庫頁島的時候,把遠東地區能找到的糧食,大部分都帶走了,根據統計,撐死了維持半年時間。
也就是說,他必須現在想辦法搞糧食了。
美國人派了個代表與他秘密會晤,提出供應糧食,條件是不能進攻小日本。
別列夫斯基正發愁呢,當即獅子大開口,提出了一份長長的援助清單。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拼死一搏,美國人除非從本土調兵,否則靠日韓這邊的駐軍,根本擋不住他的鐵騎。
至于小日本,他壓根沒放在眼里。
雙方就這么反反復復地拉鋸式談判。
而東大和蘇聯這邊,開始落實出兵前的協議了。
不出李干所料,安德洛夫很不痛快,理由是遠東叛軍沒有剿滅,目標沒有達成,此前的約定不能兌現。
李干也干脆,行,那我就撤回去。
在韃靼海峽中部西海岸,距離尼古拉耶夫斯基城僅50公里的東部突擊群奉命回撤,這支強悍地面作戰力量一離開韃靼海峽中部西海岸,別列夫斯基立即組織三個師從尼古拉耶夫斯克登陸。
東大領土時期,這個地方叫廟街(非香港廟街)。
這個人口三萬多人的城鎮,距離庫頁島僅有25公里,不到兩個小時,太平洋艦隊就把三個師送上了廟街。
這三個師立即在海軍火力的支援下,向已經抵近到烏利奇市的政府軍一個軍發動進攻,攻擊非常的犀利。
僅僅十個小時后,別列夫斯基又投入了三個師,發起了烏力奇戰役!
別列夫斯基手里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打過阿富汗戰爭的,戰力高政府軍一大截,而且又是困獸猶斗,一條道走到黑的情況下,迸發出來的作戰意志不是政府軍所比擬的。
最關鍵的是,別列夫斯基在部隊里實行了按勞分配土地的政策,許諾占據大遠東地區后,將土地分配到官兵手里,全他媽能當地主。
這個政策,讓叛軍對他死心塌地。
政府軍內部本身矛盾重重,戰斗意志完全比不上叛軍。
烏力奇戰役后,別列夫斯基竟然重新占領了整個阿穆爾河北部流域。
這下,安德洛夫麻爪了,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在東大軍隊下丟盔棄甲的叛軍,為什么能把政府軍打得落花流水。
李干沒慣他毛病,命令東部突擊集群一口氣退回到了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州交界處,一副隨時撤回國內的態勢。
安德洛夫急了,連忙重啟出兵談判,但這一次,不拿出點實實在在的東西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