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貝希出師不利被問得啞口無言,威爾遜立即站了出來。
他道,“李先生,要徹底解決這個隱患,最好的辦法是對別列夫斯基等叛軍高層實施斬首,我們應該加強合作,一起消除叛軍的核武威脅。”
李干搖頭拒絕,“我們沒有在一千多公里實施斬首行動的能力,你們怎么做,我們不反對。”
開什么玩笑,李干巴不得別列夫斯基揮師南下猛攻小日本呢,怎么可能會對其進行斬首。
最關鍵的是,瓦西里一直在這里,李干和他是保持著溝通的。
一句話,東大把遠東叛軍摁在地上狂抽,但別列夫斯基卻不記恨,他知道其中的原因。
歸還7萬人部隊和裝備,是李干給別列夫斯基的一個強烈信號——只要你不在我家門口嚯嚯,其他的我不管。
在別列夫斯基看來,他可以確定一點,如果他南下進攻北海道,東大是不會插手的。
他要評估的就是,美國會不會插手。
美日有安保條約,那就是個軍事盟約。
一句話,小日本遭攻擊,美國佬要出手幫忙。
問題在于,別列夫斯基手里有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已經撒向了太平洋,這些戰略核潛艇讓美國佬投鼠忌器。
像別列夫斯基這種戰爭瘋子,給他逼急了,真往美國本土發射核彈頭彈道導彈怎么辦?
別說幾百枚,就是一兩枚,美國佬也承受不起。
失控的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就好比架在美國佬脖子上的一把劍。
在這種情況下,硬來是不行的,美國佬不但從東大這邊下工夫,還在通過其他渠道和別列夫斯基秘密聯系。
美國佬的條件大致如此——只要你不進攻北海道,萬事好商量。庫頁島一下子涌進兩百多萬人,根本養不活。你得買糧食吧,你得買生活物資吧?我可以提供幫助。
根據官方統計,遠東地區人口800多萬,其中70集中在阿穆爾、哈巴羅夫、濱海邊疆區這三個地方。
別列夫斯基退守庫頁島時,帶走了100多萬人,加上手里的幾十萬軍隊,再加上庫頁島本身有60萬人口,此時庫頁島的總人口近300萬人。
漁業是庫頁島的經濟支柱,但是,因為有冬季漫長的冰封期,漁業成本相當高昂,制約了發展。
其次是林業,島上森林覆蓋率高達60,同樣因為技術和資金關系,發展不理想。
倒是有很豐富的油氣資源,制約發展的因素也是技術和資金。
蘇聯的發展重心是歐洲部分,遠東這邊的苦寒之地,從來都是慢幾拍,更別說庫頁島了。
別列夫斯基要養活庫頁島上的軍民,勢必要進口糧食,首先得吃飽飯!
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兵,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地盤,這條真理恒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