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你也不走嗎,咱倆回去接著打漁唄。”
“不走,我聽說漁民在陳爵爺的封地里也很吃香,我只恨自己知道的太晚了。”
即便是春天來了,陳平安那邊又招收了好幾千人,剩下的那些人知道進入封地無望了才逐漸散去。經過了這個寒冬,他的地盤上多了整整兩萬人。
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安排在了葫蘆島上,還有一部分安排在了掖縣封地以及鹽場那邊。只有陳家莊岸邊,他并沒有安排外人過去。
“兩萬人啊,這個陳爵爺到底是如何收下這兩萬人的。”
“我也不清楚啊,總不能是扔到海里喂魚了吧。”
“不可能的,他要是這么做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這個冬天不知道多少雙眼睛在盯著陳平安,包括朝廷那邊也是如此。收了朝廷的賞賜,要是再把流民當兩腳羊給煮了,那皇上可就顏面無存了。
貴族們經常會招收一些人來補充勞動力,有的時候也會招募士兵擴張武裝力量。可是像陳平安這樣,連續吞下兩萬人的量,試問在座的各位貴族沒有一個能夠做得到。
要知道這可是兩萬張嘴啊,衣食住行每天的消耗量都是巨大的。哪怕是讓他們全都種地,也得有那么多田才行啊。
他們根本想象不到,一個縣那么大的海島,四周可以打造出多少鹽田。一座大型的礦山,挖掘出來的鐵礦數量是有多驚人。
陳家鹽場的鹽品質高價格低,很快就占領了慶州和萊州這兩個地區的市場。每個州下轄有十幾個縣,兩個州加起來的人口數量可是上百萬的。
巨大的市場給陳平安帶來了巨額的收益,以前收錢是用馬車運,現在直接用船來拉。
除了周轉需要的錢之外,陳平安讓人把大部分白銀和黃金都拉到了葫蘆島上存起來。他不需要錢莊幫自己保存銀子,因為島上可比錢莊安全多了。
“這個陳爵爺也太有錢了吧,難道皇上就不怕他造反?”
“皇上可是個多疑的人,不可能不防著他,只是沒找到合適的借口而已。”
“嗯,我也覺得是這樣!”
大康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不輸給陳爵爺的富商,他的生意遍布全國賺得是盆滿缽滿。后來朝廷找了個理由把他給砍了,將所有的錢財都給沒收了。
這種事情陳平安當然也知道,可那位商人給他情況有所不同。那位是紅頂商人,說白了就是官商。靠著官府的關系獲取巨額利潤,一旦離開了官府就啥也不是了。
他的錢是依靠先進技術賺到的,并沒有跟官場上的人勾結,也沒有沾國家的光。而且還打敗過突厥大軍,平定過亂黨,收留過大量的流民。
朝廷就算現在想要找碴兒,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此時若是治罪陳爵爺,只會讓天下百姓寒了心。
趁著現在大好的形勢,陳平安開始大展拳腳。除了大力發展工業之外,也在葫蘆島上推行了義務制教育。
只要是島上居民的孩子,都可以免費的到學堂讀書。學堂教的可不只是寫文章,而是開設了語文、數學、生物、政治、乃至物理、化學等各個學科。
在這其中絕大部分的課本,都是由陳平安親自編寫的。因為他很清楚,只依靠自己一個人發展太慢了。必須培養一批科技人才,才能夠支撐起巨大的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