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世的九年義務制教育不同,陳平安對于孩子們并不做強制要求,也不是所有科目都需要學習。喜歡文化課的就學文化課,喜歡理工科的就學理工科。
也有的不喜歡學習理論知識,但是動手能力強,就讓他們直接上手開始做工。等做到難度高的地方做不下去了,自然知道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回過頭來再學也不晚。
“萬萬沒想到啊,爵爺如此看得起咱們這些干活兒的苦命人。”
看到陳爵爺把木匠、瓦匠們掌握的一些技術也都寫進了教材里,老匠人們可是激動壞了。
“將這些技藝傳承下去,那可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啊。”
“是啊是啊……功在千秋!”
不只是大康國,往前幾個朝代也多是重文輕理,覺得匠人們的手藝都是些奇技淫巧,說白了就是討飯吃的下賤活兒。
如今陳爵爺不但提升了匠人們的收入,竟然還把理工知識也列入了考核范圍。在別的地方想要當官,需要背文章作詩參加科考。
而在陳爵爺的地盤里,能把理工知識學好,能夠掌握精湛的技藝照樣可以升官發財。
“還請大家幫著我一起修正教材!”
“放心吧爵爺,我們保證知無不言!”
老匠人們的技術都不錯,但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平時收徒弟只會口頭傳授,可口頭傳授難免有遺漏的時候。
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其實有時候師父也不是不教,而是自己也忘了。他們只會做,不懂如何編寫書籍。
如今有了陳平安出面事情就不一樣了,他把眾人的智慧加上自己掌握的前世先進理念都編寫進了書里。
這些編寫的書籍老匠人們也可以看,不過他們始終是年紀大了,思維都已經固化了。哪怕是虛心學習,能夠懂得新知識也有限。
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剛開始學知識的小孩,腦子是非常靈活的。只要讓他們從基礎開始學,就跟前世那些上正規學校的學生沒啥兩樣。
等到課本全都編寫好了以后,接下來就是印刷的事情了。畢竟那么多人需要用書,全靠手寫肯定跟不上。
大康年間造紙術和印刷術都已經有了,別看軍工發展得慢,跟讀書寫字相關的產業發展還是挺快的。
等一本一本的新書印刷出來,孩子都高興地蹦了起來。
“我要學,我要學!”
這些孩子跟前世的孩子可不一樣,前世的孩子需要家長逼著去學習,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根本沒有學習的機會。
他們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有未來,可是家里請不起教書先生也交不起學費,只能從小跟著大人下地干活兒。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學習的機會,自然是加倍的珍惜!大人們在葫蘆島上做工,賺的錢足夠養活全家人,自然也就不著急讓孩子去干活兒了。
說白了今天的一切都是被這個社會逼的,國家不讓窮人賺到錢,就只能一代一代地一直干活兒混飯吃,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