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牛大力有這樣的疑惑,其他人同樣有這樣的疑惑。鹽場制鹽的能力太強了,一畝鹽田平均一天就能曬出一千到一千二百斤的鹽來。
眼下陳平安只準備了十塊鹽田,那一天也是一萬多斤的鹽產量。縣城里的一家鹽店,一天怎么可能賣出去一萬多斤鹽。
其實一個縣城的人口那么多,一萬斤鹽肯定能夠消耗掉,但問題是城內那么多鹽店,不可能只來這一家買啊。就算只來這一家買,這么多人也擠不開啊!
“別急啊,有好鹽好愁賣不出去嘛!”
陳平安笑了笑,讓大家把大粒鹽先收進倉庫。之所以不碾碎成粉末,是因為大粒鹽更容易儲存。不但可以防潮,也不容易臟。
曬鹽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接下來的粉碎裝袋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等第一批細鹽運到縣城的以后,直接引爆了整個市場。
“瞧一瞧看一看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了。精鹽一百五十文一斤,你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
平安鹽店門口,店員們在賣力地吆喝著。與此同時門口豎著幾塊牌子,上面用紅色的大字寫著:開業大酬賓,精鹽一百五十文一斤!
陳平安還特意請了舞龍舞獅隊過來,在店門口進行表演,熱鬧的場面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過來。
“快看那家店開業了,我還以為是玩的地方呢,原來是鹽店啊!”
“是啊,我也沒想到是鹽店,一個賣鹽的地方搞成這樣東西得多貴啊!”
“好像不貴,精鹽才賣一百五十文一斤!”
按照大康國目前的物價,粗鹽賣十到十二文一斤,細鹽賣一百到一百二十文一斤,精鹽賣二百八十到三百文一斤。
陳平安把精鹽定價到一百五十文,等于是半價了。
“快去看看吧,精鹽一百五十文一斤了!”
“不可能吧,哪個傻子賠錢賣精鹽啊?”
“不騙你,是平安鹽店賣的。”
“哪個平安鹽店?”
“就是那個跟云雨軒很像的平安鹽店!”
“知道了,我也過去看看。”
讓陳平安沒想到的是,青樓風格的鹽店還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在開業之前,魚臺縣的居民們就記住了這個地方。如今一開始營業,立馬人滿為患。
“隨便挑,隨便撿了,看好了直接到門口結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