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平時被照顧得太好,始終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孩子。
放眼看看村子里面同齡的孩子,早已經是家中的一把手,也能頂門立戶的存在。
劉謙哪里還看得進書,甚至還沖動的下了炕,想要去把趙楠換回來。
只是才剛出了房門,就看到趙威領著老太爺和老太太走了。
據說是去村子外面轉轉,別一天到晚的窩在家里面,玩什么自閉。
老太爺自打趙楠回來后,就像是換了一個人,身上的鋒芒早已經收斂起來,倒也有了幾分和睦之色。
如果是放在從前,趙威想讓他出去走走,那是萬萬不愿意的,嫌棄灰塵多,太陽大,牛屎馬糞的臭。
但現在,似乎已經明白,自己余生都將在這一片土地上度過,自然心態也跟著轉變,想親眼見識一下兒子和孫子的生存環境。
田間地頭的小路,意外的被修整過,很平坦寬敞,也沒有什么雜草叢生的景象。
地里面的禾苗長勢良好,而且,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人們齊心合力勞動的場景。
這幾日鋤草完了后,所有人被派去干一件事了。
初春的時候,趙威帶領全村人,多挖出來好些河田淤泥,但卻啥也沒種。
那些淤泥被挖出來后,并不能直接利用,需要晾曬三到六個月,畢竟里面含水量很高,雜質,蟲子也多。
攤開晾曬的過程中,還要再撒石灰進行殺熟。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也是挺辛苦的。
眾人雖然不理解,但是趙威說得條條是道的,他總歸是比他們這些泥腿子有文化,大家伙兒都選擇相信他。
于是,河邊一溜煙兒的沿水線上,都是撒石灰的人群。
這種活兒很辛苦,但公社里面有成立宣傳部。
那些文藝骨干早已經被培訓過,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張嘴就來,激勵著人們加油工,鼓足了勁兒的干,只有這樣,才能用自己勤奮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這樣充滿朝氣蓬勃的勞動場面,一直身居高位的老太爺,是第一次見識到。
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感慨良多。
從前,他的初衷也是為了讓全天下的人都能吃飽肚子,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后面在權利的追逐中,是咋就偏了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