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在沒有技術圖紙作參考的情況下,恐怕都難以用三萬多個零部件組裝成一架完整的支奴干。
也只有擁有系統的彭林,才敢挑戰這項任務。
因為在完成機身的組裝后,他在每安裝一個零件后,都要查看一下系統的任務進度。
如果任務進度后面的小數點有所波動,則證明他這一個零件和步驟安裝是正確的。
要是任務進度沒有動靜的話,那則證明他的安裝是錯誤的。
如此一來,在明確安裝步驟是否正確和方向的前提下,彭林的組裝進度也在不斷的增加。
同時,他也開始將自己組裝完成和正確的部分,畫成技術圖紙記錄下來。
這是他后面向昌河廠申請立項仿制支奴干直升機的根本,必須要精細完成。
這個年代龍國雖然已經開始小范圍的引進和使用電腦,但是昌河飛機制造廠由于資金和政策等原因不可能給每一位技術員都配備。
所以彭林只能用不同線寬的鉛筆、三角板、圓規、直尺、繪圖橡皮、丁字尺、分規等一系列比較原始的工具繪圖設計。
相比于電腦工具繪圖設計的簡單便捷,手繪設計圖紙無異是非常費時費力的。
因為設計圖紙要求異常的精細,一般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彭林也僅僅只能繪制一張圖稿。
而直升機一部分零部件的成套設計圖紙往往就需要數張甚至十幾張!
通常每繪制完一張圖紙,彭林便眼干手疼。
這種情況,他也僅僅只能站起來活動一下腰肢和頸椎,往窗外遠處望望放松一下眼睛。
支奴干直升機的組裝和繪圖工作枯燥了,彭林便自己繪制狙擊榴發射器的設計圖紙調劑。
相比于多達三萬多個零件的支奴干直升機來說,狙擊榴的設計和圖紙繪制就簡單多了。
不出幾天功夫,他便將狙擊榴的設計圖紙繪制完成。
并且閑暇之余在車間內利用機床打磨出各種零件,成功制造出來。
此后,又足足花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彭林終于在系統模擬空間內將支奴干直升機組裝完成。
并且繪制出了所有組裝步驟和技術圖紙。
不過當彭林在昌河飛機制造廠的車間將支奴干直升機實際組裝時,卻遇到了一些麻煩。
支奴干重型運輸直升機長1554米、高566米,翼展能夠達到近20米,算是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
一些難度最大,也是最細小和繁瑣的精密零部件,彭林都已經安裝和組裝完成。
但是在將這些大部件固定并安裝進機身內部時,彭林卻搬不動了。
因為單是支奴干一臺渦軸發動機的重量便數百公斤,像是這種大型零部件,絕對不是彭林一個人可以安裝的。
目前,他的任務進度被卡殼在了85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