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安穩,圓月漸漸隱去,紅日躍出地平線,城外的大軍整裝待發。
荀曄揉揉踏雪烏騅的腦袋,從布袋里掏出根胡蘿卜給他的小寶貝兒加餐,“最近事情多,真是辛苦你了。”
荀愔:……
馬兒的確是好馬,但是怎么感覺侄兒這反應有點過頭呢?
“伯父,此次去北海共率軍一萬,其中我率三千精騎在前,余下七千步卒在后,不出意外應該能嚇退管亥部眾。”荀曄翻身上馬,繼續說道,“我麾下的黃巾降將說那管亥是世家出身,且身邊部眾只有萬,三千精騎足夠威嚇賊眾。”
精兵在前威嚇賊眾,步卒在后讓管亥看看投降的待遇,進能打退能談,只看對面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那位管大帥的目的不是燒殺搶掠也不是攻占北海,而是借機顯示能力好找個靠譜的大腿。
不拘是誰,只要敢在這時候進入青州就是他的大腿候選人。
主動送上門來的部眾他也不好拒絕,哎呀呀,真要讓他猜準了孔北海得有多傷心啊。
荀愔騎上侄兒給他挑的駿馬,看看不遠處同樣得了好馬正在傻樂的太史慈,笑道,“子義和孔融無甚關系,他是個正直的人,也很有主見,肯趁夜入城為孔融效力只是因為他的母親受過孔融的照拂。”
孔融自詡以禮待人,但凡聽到國內有誰做好事留了名,即便只是纖毫之善也要親自上門拜訪。
太史子義是東萊人,當年因明斷是非得罪地頭蛇而不得不遠走遼東,卻也因此知名于世。
東萊郡離北海國不遠,孔融會盯上他很正常。
荀曄眨眨眼睛。
也就是說,能挖。
快到碗里來
太史慈是個正直的小伙兒,
去遼東避難之前曾擔任東萊郡的奏曹史,也就是協助奏曹掾處理奏議事務的小吏。
海岱惟青州,青州位于渤海以南泰山以北,
地皆肥沃白壤還有漁鹽之利,早年一度“人眾殷富,巨于長安”。
早年、咳咳、早到大漢還沒變成兩截兒的時候。
到太史慈能長大當官的年紀,
青州已經亂的和現在沒多大區別。
東萊郡的官和州府之間有矛盾,
矛盾大到刑賞斷案都是非不分的地步,
更離譜的是,
奏章送去京城,
負責審核案件的官署在結案時不按對錯,
而是看誰去找他們匯報。
誰先去誰有理,一步慢步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