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衣食無著就會另尋出路,
離黃巾近的加入黃巾,
離其他義軍近的加入其他義軍,
總之哪兒能活命就投奔哪兒。
張燕本身就是義軍出身,
他很清楚如今的天下是什么樣子。
黑山軍部眾百萬,只有極少的人有大志有野心,絕大部分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百姓。
權貴豪強倚勢挾權殘民害理,農戶失去田產,
商賈失去家財,就算老老實實待在家里不出門也可能禍從天降莫名其妙從良民變成流寇被兵丁砍下腦袋換軍功。
百姓要的只是有個安穩的立足之地,
能讓他們憑勞力換取餐飯的立足之地。但凡有口飯吃,
就算是吃不飽吃的差只勉強夠活命,他們都絕對不會落草為寇。
黑山軍以太行山為根基,山里沒有耕種的條件,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郡都是他們劫掠的目標。
北方各州都畏懼聲勢浩大的黑山軍,但是部眾越多消耗的糧草越多,
劫掠不是長久之計,
就算有來自幽州的支援也僅僅維持在餓不死的狀態。
幽州牧劉虞對胡人大方不代表對黑山軍大方,
他們黑山軍在各地都是賊匪之名更盛,公孫瓚支援也只能悄悄支援。
養兵消耗甚巨,
越精良的軍隊越難養。
司徒王允在董卓伏誅后翻臉不認人將司空荀爽趕出京城,所有人都覺得荀司空就是太溫良才會吃虧,換個有野心的家伙肯定憑誅董的功勞和天子偏愛反過來把王允趕的遠遠的。
荀司空在朝中的人脈的確沒有王允廣,但是只謀劃誅董這一樁功勞就足以把王允壓的死死的,何況潁川荀氏的名聲在天下士人眼中比太原王氏強的多,只要荀司空想,最終狼狽離京的就不會是他。
董卓留下的都是精銳又能如何?餓的半死的精銳照樣打不過吃飽喝足的普通人。
潁川荀氏不似汝南袁氏那般家底豐厚,并州又是那么個半死不活的鬼樣子,沒有糧草支援的話就算帶足兵馬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