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告狀讓領導們啼笑皆非,那科學家還是祖國棟梁呢、外交官還是優秀的對外形象呢,如果住在部隊,付出的腦力勞動所得卻不允許超過干部,那豈不是該建議孩子們都別上學了,祖國的未來誰來建設?
國家的發展是各個方面的,文藝創作也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旅部的領導沒點名告狀者,但在廣播里開解了一番,并且鼓勵有更多的人才出現,這樣的家屬院才更加展現隨軍的豐富生活,是部隊的驕傲!
蘇麥麥事后才知道,竟然有人告狀呢。
她想起在學校做調研時,曾經查過的一些資料。說在某些年代,的確發生過這類的事,還有些單位工人,因為寫稿比領導收入遠超,于是被下放去勞動的。或者公社里的社員寫稿發表,因為太激動了,半夜打著手電筒,對著報紙數字數,想計算自己千字多少錢,結果被別的社員告狀,然后戴上了高帽。
真該慶幸穿到的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啊。
正好伊坤分報社新調來一個干事,為了給小蘇同志充裕的寫稿時間,歐主任安排調整了工作,最近她就不用那么頻繁地跑外出采訪了。
一眨眼,春節就到了。今年下大雪,火車運輸
不方便,不少戰士便留在部隊過年。
十一旅經過開會討論,也結合了家屬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旅部大禮堂里舉辦一個春節聯歡晚會。同時初一、初二、初三每天,都在大操場上開展半天的部隊趕集廟會活動。
家屬院、各連隊或者炊事班,都可以做吃的,或者手工藝品,或者猜燈謎、套圈之類的游戲,來參加趕集活動,豐富春節氣氛,讓大伙兒在部隊里也如同在家過年。
家屬委員會分派了任務,聯歡晚會準備上一個小品節目、一個團體健美舞,還有一個歌唱表演、二人轉表演。
健美舞由李娜和姚紅霞負責,挑選平時跳得好的家屬排練;小品節目由蘇麥麥編撰成稿,喬秀芬和孫老師當導演。
幾個節目的彩排由陶向紅和呂娟點評。莊政委年后才正式升調總軍區,呂娟樂得答應下來。
另外,再由馬妹花和周棗花帶部分家屬,負責包餃子,家屬院里也一塊湊熱鬧吃頓大鍋年夜飯。于是號令下去,大伙兒都痛痛快快地準備起來。
正文完結又要買新房子了,蘇麥麥激動……
年前幼兒園放假,正好有戰友從烏市到伊坤出差,便順道把賀昀也帶來了,一家三口聚在一塊兒過個年。
家屬食堂的員工們放假,大年三十這天便把食堂借用了。馬妹花和周棗花帶著一干嫂子,捋起袖子風風火火就是干,從大早上開始就忙著和面、擇菜,包餃子的包餃子,熬大骨湯的熬湯,炒菜的把鏟子揮得嗚嗚響,整個食堂里香氣撲鼻。
到晚上還有全旅的新年聯歡晚會呢,為了趕上時間,傍晚三點多鐘餃子就下進了鍋里,家屬們吃了頓熱鬧的年夜飯。
賀昀尤其高興,以往過年爸爸都不一定能回烏市,他都是和奶奶、爺爺、伯伯他們過的。今年賀昀不僅能和爸爸過,還有了漂亮的小麥做媽媽,是他們整個軍區幼兒園所有小朋友媽媽里最漂亮的媽媽。
餃子有牛肉餡、羊肉餡、白菜豆腐粉絲餡的,皮薄餡大,咬一口到嘴里全是汁兒。賀昀和蘇麥麥一塊吃飯時,飯量比平時總要多吃些,一口氣吃了六個大餃子。還是蘇麥麥擔心他吃撐了,叫他勻著點肚子,也吃點兒別的菜。
年夜飯的過程中,周棗花忽然站到凳子上,給大家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借著咱們大年三十的好氣氛啊,我來給我二妹宣布個事。年后杏花就要和后勤部干事李峰結婚了,報告已經批準,屆時給大家發喜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