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丸人和解救出來的大胤人唯他馬首是瞻,而他又對此次韃子退兵起了決定性作用。
現在他憑借著耀眼的功績和過硬的實力,成為裴倫不得不要重點考慮的人物。
“是的,趙什長如今的能力,是朔州之幸,更是河東之幸!”
“我在朔州行轅時,就極力向裴大人推薦趙什長。此次裴大人要見你,想必是上報朝廷的都尉一職,已經有了結果,趙什長就要走馬上任了。”
黃常看似輕描淡寫說了自己在裴倫面前的推薦之功,實則有意提醒趙暮云將來可別忘舉薦之恩。
“黃先生,以后你我還要在河東道共事,還請多多關照。”趙暮云微微一笑。
黃常是裴倫身邊親近之人,說得上話,關系處好了有益無害。
人到了一定位置,身處的環境不一樣了。
之前當一個烽燧臺的什長,只要自己有能力,然后和上司也搞好關系,就過得十分滋潤。
可當上了一個都尉,麾下管著上千人的吃喝拉撒,除了與節度使軍方一系處好關系之外,道一級、府一級的官府,也要打交道。
“好說,好說!那趙兄弟就準備準備,與我一起回朔州去見裴大人吧!”
裴倫答應運作朔州知府給到黃常,雖然軍政是兩條線,但裴倫說能運作就能運作,黃常還是相信裴倫的能量。
“行,不過,需要再給我一天時間!”趙暮云想了想。
“還再給一天時間?”黃常一臉詫異。
要是別人聽到上司召見,早就迫不及待地出發了。
而趙暮云卻多推辭一天,真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恩,有樣東西,需要準備準備。”
一日后。
韃子的兵馬全部撤出了紫水河谷,退到了原來緩沖區的界碑以北。
趙暮云把扣押做人質的折蘭王三個兒子也最后釋放了。
用人質威脅的事情,只能做一次。
今后與折蘭王的博弈,更多的還是真刀真槍的拼殺。
紫水河邊上這個臨時土寨,麾下那一千三百人閑著也是閑著,大興土木,索性將其加固做成了一個烽燧堡。
烽燧堡依山而建,紫水河在下方流過,更是有一條條壕溝圍繞。
除了沒有商鋪這些生活設施外,其規模比靜邊軍鎮還要大。
畢竟這里之前住進來過二千人,其中還包含三百烏丸騎兵,四百韃子家眷。
“柱子、石勇,你們兩個隨我去朔州!”
“這里的防務,韓忠與唐延海共同負責,林豐、石剛兩人參與商議,最終以韓忠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