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都曾感慨:“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如此者!“
大致意思就是,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官員俸祿,從來沒有如洪武朝這般低過。
這些官員的俸祿,僅僅勉強夠填飽肚子,想要過上富足生活,簡直是天方夜譚。
朱元璋神色一凜,目光中透著疑惑:“你為何突然提起此事?“
此前陳鋒就曾諫言增加俸祿,卻被他以“國朝初創,需厲行節儉“為由駁回。
如今舊事重提,莫非這小子是嫌自己俸祿太少?
想到此處,朱元璋不禁上下打量起陳鋒。
陳鋒立刻明白皇帝的疑慮,連忙解釋:“陛下誤會了,臣的年俸兩千石,已是正一品官員的兩倍,在侯爵之中也算優厚?!?/p>
他的俸祿確實特殊,畢竟無軍功受祿,全憑他對朝廷的特殊貢獻才得此厚待。
反觀誠意伯劉伯溫,年俸不過二百石,雖有皇帝刻意打壓的成分,但也足以窺見洪武朝官員俸祿之低。
那些七品知縣,年俸僅九十石,還常常不能足額發放,折色克扣更是家常便飯。
若家中人口稍多,便只能勉強糊口,想要添置新衣、改善生活,根本是奢望。
見朱元璋若有所思,陳鋒繼續說道:“前日,我偶遇我父親昔日同僚——一位七品監察御史,竟要送妻子去裁縫鋪做工貼補家用。“
說到此處,他神色凝重:“隨后我暗中查訪,發現三品以下官員,大多家境貧寒,妻兒外出做工者比比皆是。
長此以往,官員們必然心生怨懟。
入朝為官卻無法讓家人過上體面生活,時間久了,貪腐之風只怕難以遏制。“
朱元璋面色數變,顧不上臀部的不適,猛地站起身來:“你說真的?“
陳鋒從懷中取出早已備好的卷宗,恭敬呈上:“這是詳細記錄,陛下可派人核查。“
朱元璋眉頭緊鎖,喃喃自語:“朕算過,七品官員的俸祿足夠五口之家衣食無憂,為何還會如此?“
陳鋒耐心解釋:“陛下有所不知,這世間人情往來最是費錢。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豈能空手?
別人都帶禮物,獨獨自己不送,豈不落人口實?
再者,人心都是肉長的,見他人生活優渥,難免心生向往。
想要偶爾改善生活,這些都需要銀錢。
僅僅能果腹,與真正的小康,終究是兩回事??!“
這番話字字珠璣,如重錘般敲在朱元璋心頭。
這位一生要強的帝王,此刻陷入了沉思
……
在洪武年間,官員的俸祿體系呈現出以糧食為主的鮮明特征,部分俸祿會折合成寶鈔(當時的紙幣)或者布匹進行發放。
這一制度的形成,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個人經歷和執政理念緊密相連。
出身貧寒的朱元璋,秉持著節儉治國的理念,堅信官員應當憑借高尚的品德“以德服人”,故而對高官厚祿持反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