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最年輕的劉文教授也有四十多歲的年紀。
其中最年長的吳達教授更是年近六十。
對于這么四位德高望重的專家教授居然愿意留在偏僻三線的昌河廠,彭林內心中是無比敬佩的。
昌河軍工廠也為他們四人安排了和彭林辦公室相同配置的個人辦公室。
“四位教授,這是我設計的國產化支奴干直升機三維建模圖,我來講解下我們與漂亮國不同的國產化設計。”
“首先,漂亮國在支奴干上使用的是復合材料螺旋槳葉,這是我國現在的基礎工業和材料學所達不到的。”
“所以在國產螺旋槳葉上,我采用了前緣后掠和槳尖下反設計。”
“這樣即使我們的國產螺旋槳葉即使不使用復合材料,依然可以將最大起飛重量突破22噸。”
“另外,我將國產化仿制的支奴干直升機進行了主副油箱合并的設計,這樣可以降低空重
90千克,并優化傳動系統……”
彭林打開計算機,將自己的全新設計方案向四人展示。
而劉文教授和吳達教授等四人,此刻完全被彭林這種如同天馬行空一般的設計和改進思路給震撼到了。
這些種種設計思路和技術路線,他們簡直聞所未聞。
但是在仔細推演和思考過后,他們卻又發現彭林的這些技術居然真的切實可行。
并且在國產工業基礎和材料落后的情況下,居然采用各種全新設計方案,讓國產仿制支奴干直升機的性能沒有絲毫降低。
尤其是彭林還提出了“模塊化”的建造方案。
直接可以讓國產支奴干直升機的建造組裝流程大大降低。
甚至連后續維修保養,都節省了巨大的麻煩。
劉文教授等人雖然都是國內直升機和軍工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
他們此刻卻就像是學生一般,完全認真和思索著沉浸在彭林的講解中。
一直到數個小時后,他們才大致的理解和吃透彭林的設計思路。
“我現在覺得我們仿制的國產支奴干直升機生產出來后,甚至完全有可能比漂亮國的原版性能更加優異!”
“留在昌河廠工作,絕對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看完建模技術圖紙,吳達教授由衷的感慨說道。
“劉文教授、吳老,接下來就是仿制原型機的各型號零件試制工作。”
“這些就拜托您四位多費心,多往車間去指導指導。”
彭林向他們四位交代任務,說道。
“彭副所長,這本來就是我們份內的事情。”
“是我們要感謝你給我們這么一個重新發光發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