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遼國五都之首,又是中國北方第一座草原都城,契丹人對這座城池付出了不少心血,城建相當完善。
李徹早已決定,將此城當是奉國未來重點發展的城池,防御草原的戰略要塞。
上京周邊群山環抱,分南北二城,易守難攻,有很大的戰略意義,又是遼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它的位置又正好處于草原和關外的交界,只要守住此城,奉國便進可攻,退可守,面對草原諸部掌握了主動權。
李徹站在城墻上,看著遠處群山,心中也有些感慨:“陳將軍覺得,奉國應該如何應對草原諸部?”
陳平之聽到李徹的話,并沒有急著回答,而是思考了片刻。
隨后才答道:“以末將拙見,拿下草原之地對奉國來說,弊大于利。”
聽到陳平之的結論,李徹沒有表態,只是微微頷首:“繼續說。”
“草原之地雖然廣闊,然并不適合耕種,更適合放牧,是很好的牧馬之地。”
“但,我奉國如今雄踞關外,并不缺少放馬地,故而草原之地對我們來說并無大用。即便我們拿下了草原諸部,要想實際控制這片土地,還需遷徙人口過去,并在草原中建城,實在是得不償失。”
“歷代中原王朝之所以視北方為大患,不斷出兵討伐,是因為北方蠻族不事生產,若不經常削弱他們的實力,便會騷擾邊疆,使得國朝不安。”
“可我奉國并無此等顧慮,北胡等部雖有勇力,但彎刀弓弩如何對得過我奉國的火槍火炮?”
陳平之頓了頓,微微彎腰:“殿下,末將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
李徹笑著看向他,面露贊賞之色:“說得真好,不愧是本王看中的帥才,卻是與本王所想不謀而合。”
陳平之本就是謙虛的性子,聽到李徹這么說,連道不敢。
李徹嘆了口氣,轉頭看向遠處的草原。
正如陳平之所說,奉國如今拿下前世東三省的大部分領土,草原之地的確顯得有些雞肋了。
在他的設想中,自己未來或許會拿下蒙東地區,再往西邊卻是不會再去了。
這是理性做出的抉擇,但從情感層面上,李徹還是有些不甘心。
在前世,他一直以霍去病為偶像,封狼居胥是武將的最高榮譽,李徹自然也是心向往之,早有效仿之意。
奈何如今他身為奉王,肩負幾百萬百姓的未來,若是只為一己之私愿而動兵戈,和好大喜功的煬帝又有什么區別?
大舉興兵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