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舅舅,也是你長輩,你能不能惦記惦記我?
唉呀,心口好痛啊!
長孫無忌人快麻了,可端坐上首的李世民反倒是心情有些陰轉多云了。
‘這小子又是要請辭太子之位,辭不掉又要推掉觀政之權!’
‘難道這小子真的就想著盡孝?’
李世民身為帝王,對任何人都是抱著懷疑態度的。
只不過,平日里這種多疑并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可作為一個父親,誰不希望自家兒子是個孝順的?
李承乾今日的表現,之前讓他有多不爽,這會兒就讓他有多驕傲。
不過,長孫無忌有句話說得對,他們爺倆都是倔種。
所以,李世民滿臉肅然的看著李承乾道。
“辭掉觀政之權,還只留一個東宮師傅?”
“那你何時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太子?”
李世民這話一出,長孫無忌這顆心多少有些遭不住了。
其他臣子這會兒也是恨不得自己此刻就是個聾啞人。
但李承乾這個當事人,卻絕不會放過這個讓自己走上躺平之路的機會。
他再次風度翩翩的拱手一禮。
“回父皇,此事兒臣大概估計過。”
“父皇自幼習武,打熬筋骨,這身子骨自然是極好的。”
“如今是貞觀四年,往少了說,父皇當政到貞觀五十年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那么留給兒臣的時間便是四十余年。”
“但無論是皇爺爺還是母后,身體都不如父皇。”
“兒臣便想著,先用十年時間,替父皇在皇爺爺那兒盡盡孝,同時也侍奉一下母后,照顧一下弟妹!”
“十年后,兒臣不過二十二,剛剛及冠的年紀。”
“從那時候開始,按照父皇的安排,再學上十年,也不過三十二。”
“到了三十二時,不僅兒臣的表現父皇還有一眾臣工能看到,甚至連兒臣的兒子應當也能看出天賦、秉性如何了。”
“若兒臣包括兒臣的兒子不是那可堪造就之才,那兒臣再辭去太子之位,父皇也還有二十年時間來培養一個合格的太子。”
“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