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翻到沈峰的答卷時,卷首那異常刺眼的“十不足三”損耗數據,立刻像根毒刺,扎進了以嚴謹著稱的戶部老臣王元祥眼中。
“十不足三?”
王元祥捻著胡須的手猛地頓住,渾濁的老眼瞪得溜圓,“荒謬絕倫!”
“老夫經手北境糧務數十載,各地奏報、戶部存檔歷歷在目!損耗雖巨,歷年最高也不過十之五六,平均值更是遠高于此!何來‘十不足三’之說?”
“此等夸大失實之數,豈可作論據根基?”
“等等!”
王元祥忽然想起什么,快速翻看旁邊存檔的原始題卷樣本庫,找到《論邊境糧秣轉運之困局》對應的標準題卷,指著上面清晰的“十存五六”字樣,厲聲道:“周大人!存檔題卷分明寫的是‘十存五六’!此考生卷首所載‘十不足三’,從何而來?”
王元祥的目光銳利如刀,直刺主考官周元朗。
周元朗心頭劇震,冷汗瞬間浸透內襯。
他強作鎮定,用略帶訓斥的口吻掩飾道:“王老息怒!謄錄題卷,瑣碎繁雜,小吏偶有筆誤疏漏,也是在所難免。”
“此等細枝末節,豈能干擾評判?我等當聚焦對策本身!切莫因小失大!”他試圖將質疑壓下,聲音卻因心虛而略顯急促。
王元祥并未繼續糾纏,他沉著臉,目光掃向答卷核心部分。
起初是審視,隨著批閱的深入,那渾濁的老眼竟越來越亮!
“分段承包!招標于商!”
王元祥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化整為零,責權分明!超耗罰沒,節耗重賞!更兼連坐之罰,環環相扣!”
“妙!妙啊——!”
“此策直指冗員貪墨之根,立竿見影!若推行得當,人禍損耗立減三成不止!”
“好一個效字為先!”
王元祥的驚嘆剛落,旁邊精于賬目流轉的官員猛地拍案而起,竟忘了儀態:
“糧券?一糧一券!密押暗記!”
他指著答卷,手指因激動而微微顫抖,“段段核銷簽押,環環只認前券!無券即損,嚴查來源!”
“天衣無縫!簡直是鎖死途中碩鼠的天羅地網!”
“有此憑證鏈,每一粒糧自江南倉至墨麟城,來去皆可追溯!這才是真正的治本良方!”
“大智慧!非洞悉積弊、具經天緯地之才者,斷提不出此等良策!”
二人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了其他策論官的強烈共鳴。
驚嘆、激賞之聲此起彼伏:
“王大人、李郎中所言極是!”
“有此良策,縱損耗真有十之七八,亦能根治!”
“直指根本,非尋常對策可比!高下立判!”
周元朗聽著同僚們幾乎一邊倒的驚嘆和推崇,看著他們臉上那毫不掩飾的激賞,臉色鐵青,后背早已被冷汗濕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