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姑一聽景燕歸說這些事情明顯比她要考慮的要周全,便點頭說:“這事聽你的。”
姑侄倆人說話間便算是定了進衣服渠道的事,而景燕歸想的就要比景小姑更多的點。
賣衣服總歸得找地方賣,就目前市里的消費力不算很強,市里總共也就只有兩家像樣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能力不算很強,衣服進回來也很難賣得起價錢。
至于這個年代的農村,那還是算了吧!消費能力實在太低。
所以市里就顯得不太合適,必須得去省城。
省城那邊景燕歸前世不熟,這一世還從來沒有去過,在賣衣服前總歸得先做個粗略的調查和了解。
而做服裝生意,現在這個季節也不是太合適,還得再等一等等,因為現在已經到了夏天的尾巴,進夏裝不合適,秋裝又太早。
這中間還有一點空檔,她還來得及去省城了解市場和行情。
只是省城距銀山村就比市里要遠一點,騎自行車估計得騎上三到四個小時,這樣的話如果真的去那邊打探市場就需要在那邊住上兩三天,這事就稍微有些麻煩,需要住招待所或者租間房。
景燕歸是個行動派,因為這個年代還沒有身份證,出遠門全憑介紹信,她當即就去村口的屠夫家里割了塊肥瘦相間的肉去了村長家。
她到村長家的時候覃東強下地干活去了,他媳婦趙美玲正在院子里曬黃豆醬,準備做醬油。
景燕歸打完招呼后說明了來意,趙美玲笑著說:“這事不是什么大事,你也不容易,過來說一聲就好,不用拎東西。”
她話是這么說,景燕歸卻見她的眼睛已經瞟過那塊肉了,看得出來她是真高興。
村長家的條件比普通村民要好一點,但是也就只是好一點,還沒有到平時想吃肉就能吃肉的條件。
景燕歸從景家分到了老宅那邊,最近鬧了不少的事,村里對她說什么的都有,她沒有出去為自己辯解,做事她有自己的套原則和方法。
禮多人不怪,找人辦事不說次次給人好處,至少也得把關系處好了,以后好相處,她以后肯定會經常要出遠門,會經常需要用到介紹信。
小氣的大姑
景燕歸和趙美玲客氣了幾句后,就約好等覃東強回來了幫她開介紹信,讓她晚上來拿。
景燕歸走后沒多久覃東強就扛著鋤頭回來了,趙美玲把景燕歸來找他開介紹信的事說了,末了還感嘆一聲:“村里總有人說景燕歸不孝不懂事,是只白眼狼,我瞧著她不像是那種人。”
覃東強瞪了她一眼后說:“別聽村里的那些長舌婦瞎說,劉春花是怎么對景燕歸的,又是怎么對她自己親生的三個,只要眼不瞎就都看得出來。”
“景家長房那邊四個孩子,要我看除了景燕歸以后會有出息,其他三個都被劉春花寵壞了,一個比一個不著調,就劉春花自己,那也是個懶婆娘。”
“以前景家的地都是景燕歸在打理,她一個人雖然有忙不過來的時候,但是也不會讓地旱著或者長滿雜草,我剛回來的時候看到景家的那幾塊地,只怕插完秧后就再沒人去管過,水田里都沒水了,干得都裂開了。”
他平時并不會說這些事,只是做為莊稼人,最見不得別人虐待莊稼,今天回來看到景家的稻田才種完莊稼沒多久居然就裂開了,這事簡直不能忍。
趙美玲愣了一下:“還有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