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焉用牛刀。殿下若往,勢必開戰,刀劍無情,戰火殘酷,只怕傷害百姓更甚更眾,還望慎之重之。”左相侍中裴愿出言勸說。
名為勸說,實際上立場向背很明確。
“裴相此言差矣,若有晉王震懾,戎賊必不敢再犯,何言傷害生民呢?”御史中丞韋玄適時道。
兩方人馬又是一陣唇槍舌戰,爭執不下。
“臣崔授有一言,請陛下與諸位靜聽。”一直默然不語的崔授淡淡道。
他的聲音不高,卻足以傳遍大殿每個角落。
甫一響起,原本有些喧囂的朝堂頓時鴉雀無聲,都在等他說話。
皇帝略顯病萎的身軀一振,稍稍坐正。
“晉王提議遣使持節巡邊,臣竊以為可行。一則震懾戎賊,二則巡檢邊關,于邊境所見所聞,相信使者自會斟酌損益,據實上報朝廷,是戰是和,屆時再議不遲。”
“諸公認為晉王親去過于大材小用,何不退而求其次,此人既要延續晉王威勇,又不足以打草驚蛇直接開戰,臣有一人舉薦。”
皇帝饒有興趣地問道:“哦?愛卿所薦者何人?”
“晉王世子,元秉。”
什么!!!太子瞳孔猛縮,面色灰敗,難道崔授也開始偏向元渭了
既如此,當初為何拒絕把女兒嫁給元秉?難道是掩人耳目?
一時之間太子心中對崔授懷疑忌恨兼有。
晉王聞言眼睛一亮,“常言道舉賢不必避親,兒臣也以為元秉正合適。”
僅是巡邊而已,身邊有眾將士保護,況且還有西南節度張去塵坐鎮,料想難出差錯。
而持節出使勛榮不小,邊地也能好好磨一磨秉兒身上的虛浮之氣,日后才堪大用。
元渭越想越覺得妙極,崔授向著他說話,也令他心底舒坦不已,眼神再瞥向太子時,已帶有難以掩飾的驕矜得意。
皇帝想不通崔授此舉用意,思及他向來主戰,或許是迂回之策?
連番避戰,皇帝也恐傷邊軍士氣,沉吟片刻:“依卿之言,準奏。”
崔授唇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淡笑,莫測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