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八歲的祝玉嬈還不叫這個名字。
更不在金陵,而在滁州。
滁州是個水鄉,遍地小橋流水,風景秀麗。
她出生在一個極幸福的家庭,父母相愛,兄友弟恭。
她是幺女,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那一日,是她小侄子的滿月宴,她正抱著兄長的琴不撒手。
“娘,兄長已經有那么多琴了,我等會兒還要在宴會上彈琴呢,讓我先用用嘛~”
娘無奈地敲了敲她的腦袋,“你說是用用,卻次次都不還給你兄長了。”
“你都有那么多的琴了,怎么還是看著別人的啊?”
她的家人,就沒有不擅琴的。
而她那時,叫琴阿黎。
這是她的小名,是爹娘翻了許多書冊,和兄長一起選了好久才定下的小名。
因為大名太過重要,這么多年爹娘和兄長總是談不妥,給琴阿黎備了十數個,要等琴阿黎長大了自己選。
是爹爹來了,才把琴從她懷里拿下去。
“阿黎,你用爹爹這把。”
爹爹是極有名的琴師,收了許多的徒弟,還曾入宮為皇帝演奏過。
他的琴乃是古琴,是家中最好的,琴阿黎自然是愿意了。
不過自從任職協律郎的祖父死后,家人便從長安搬回了老家滁州。
只是琴阿黎還沒抱著爹爹的琴多久,府外便闖入了些蠻橫的人。
他們說有貴人今晚設宴,要“邀請”爹爹前去演奏。
這哪里是邀請?
不過是綁架!
可是為了不惹麻煩,爹爹還是去了,也帶走了琴阿黎懷中的琴。
琴阿黎是不愿意的,可是爹爹摸著她的腦袋。
“待爹爹回來,就從隔壁阿南家買你最喜歡吃的糖糕,好不好?”
兄長拉著琴阿黎,嫂嫂給了阿黎一塊甜膩膩的麥芽糖。
他們以為琴阿黎沒了琴不開心,嫂嫂便急忙把兄長的琴塞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