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嘗試著以意導氣,按照經絡的走向緩緩運行。
只覺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沿著手太陰肺經緩緩流動,經過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最終回歸肝經,完成一個周天的循環。
這一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經絡對氣血運行的調控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調節經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緊接著,李奕將注意力轉向病因病機學說。
【黃帝內經】中,關于外感六淫與內傷七情的論述,在他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他開始思考,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如何影響人體,導致疾病。
人的情緒變化,如喜、怒、憂、思、悲、恐、驚,又是如何通過影響臟腑功能,引發身心失衡。
他意識到,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實則是人體正氣與外界邪氣斗爭的結果。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句話,在他的心中回響,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對疾病本質的認識之路。
………………
清晨,隨著李奕緩緩翻開書頁,一股源自遠古的天地元氣被喚醒,自書中裊裊升起,環繞在他的周身。
這股元氣不同于冥界的陰冷與沉寂,它帶著生機與溫暖,如同春日里初升的陽光,穿透了李奕的靈魂,照亮了他內心深處對生命奧秘的渴望。
在元氣的引導下,他仿佛穿越了時空,目睹古人在山川草木間觀察自然,從萬物生長中領悟人體健康的奧秘。
現在,他開始參悟四診法的精髓。
望診時,他的靈魂之眼,能穿透物質的界限,看到病人靈魂層面的光彩與暗淡,這預示著生機的盛衰。
聞診時,他不僅能聽到冥界死寂中的微弱呼吸,更能嗅到靈魂深處,未被言說的喜怒哀樂。
問診時,他與過往的靈魂對話,聆聽他們生前的故事與遺憾,從中捕捉到影響健康的深層因素。
切診時,他的手指輕輕劃過虛無,卻可以感受到靈魂脈動的強弱,以及潛藏在靈魂深處的創傷與渴望。
在治療原則上,李奕逐漸理解到,冥界雖無肉身可治,但靈魂亦有疾病,需以“辨證施治”之法,根據每個靈魂的獨特性與其所處的冥界環境,給予相應的慰藉與引導。
他學會了如何在四季更替的冥界節律中,調整靈魂的能量流動;如何在不同的冥域中,利用環境中的特殊元素,幫助靈魂凈化與成長。
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傾聽每一個靈魂的獨特聲音,給予最個性化的關懷與治愈。
至于養生與預防,李奕在冥界的領悟更為深刻。
他意識到,靈魂的強健,如同人間的身體,同樣需要合理的“飲食”:吸收正面的情感與記憶,避免沉溺于恐懼、悲傷等負面情緒的滋養。
需要有規律的“作息”:在冥界的晝夜更替中,找到靈魂的平衡點,既不過度沉浸于過往,也不盲目追求未來的幻影。
更需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學會放下人間的執著與遺憾,讓靈魂得以真正的自由與寧靜。
最終,李奕不僅參透了【黃帝內經】中的智慧,更將其融入對冥界靈魂的深刻理解之中,開創了一套獨特的靈魂療愈之術。
他以這股吸收的天地元氣為媒介,成為連接人間與冥界、肉身與靈魂的橋梁,照亮一個又一個迷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重生與超脫。
價值十萬積分的古籍【黃帝內經】,終于被他完全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