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山笑了笑。
并未著急解釋。
而是目光越過郭濤和伊云月,落在一直沉默凝視畫作的莊揚身上。
他將自己剛才用的高倍放大鏡遞了過去:
“莊小友,你也來看看?說說看,此畫何處不對?!?/p>
“好,那我就獻丑了?!?/p>
莊揚沒有推辭,接過放大鏡,俯下身。
他沒有像郭濤那樣四處指點,目光鎖定在畫作中一處看似尋常的溪水轉折處,以及山巒間幾棵古樹的樹根部位。
放大鏡緩緩移動,光線在絹本上流淌。
伊云月和郭濤緊隨著他的做動作看去,似乎也想從其中瞧出一絲不對勁來。
片刻后。
莊揚直起身,放下放大鏡。
看向柯文山,語氣平靜卻篤定:
“畫是好畫,仿者也絕對是高手?!?/p>
“但問題出在顏料層疊的火氣和絹絲的熟度上?!?/p>
他指著剛才重點觀察的部位,“此處溪水轉折的墨色,看似深沉,但放大鏡下,能看出顏料顆粒懸浮于絹絲之上,未能完全沁入肌理,少了真跡那種歷經歲月沉淀,墨色與絹絲渾然一體的吃進去的感覺?!?/p>
就著指向另一處,“還有這幾處樹根,模仿了范寬特有的雨點皴,但筆觸過于刻意追求形似,力道均勻,缺少真跡那種隨心所欲,力透紙背的自然韻律和歲月侵蝕留下的微妙斷續感?!?/p>
“最關鍵的破綻——”
他指向畫面一角一處不起眼的苔點,“這里,為了模仿古舊感而添加的霉點,分布過于均勻刻意,且所用礦物顏料的成分”
“與北宋時期常用的有細微差異,在特定光線下會呈現出極其微弱的,不屬于那個時代的反光色澤。”
“所以,此畫雖精,卻是后世高手精心仿制的贗品無疑?!?/p>
一席話條理清晰,證據確鑿,直指要害。
更是全程沒一句停頓。
不論是神情還是聲線,從容平穩。
(請)
線索,又斷了
郭濤聽得目瞪口呆。
連忙拿起放大鏡對著莊揚指出的地方再次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