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漸漸樹立起一個好色君王的形象,不然在群臣心目中一直是個明君,第一印象就影響了人們的判斷。
不過楊燁失敗了。
群臣很認真地在進行儀式準備,規格只比迎娶皇后低了一點,畢竟這是陛下第一次納妃子!
在他們看來,楊燁正在用一個很溫和的手段,來平復平靈王的怒火,來避免戰爭。
這樣的想法,很天真,可何嘗又不是一種體恤士兵,不忍他們死于戰亂的仁慈呢?
從陛下的種種算計看來,就能看出,當今楊燁是一個多么仁愛厭戰的君主。
也許現實很殘酷,也許戰爭無法避免,但并不妨礙群臣努力讓楊燁保持這種天真,這就是君王的德行啊!
而且納妃儀式,也能說明楊燁有所悔悟,心有愧疚,想彌補險些被自己逼死的羲和,這不正說明此前的勸諫有用了嗎?
從善如流啊!
所以大家都很樂意參與納妃儀式,個個喜氣洋洋。
楊燁很不解,我為了迎娶區區一個妃子,大動干戈勞民傷財,值得你們樂呵成這樣嗎?
不過,選秀進行到一半的太后一下子不淡定了,沒有想到小皇帝做事如此的老辣,她這邊還沒有完全選出的皇后的人選,竟然自己已經把東海平靈王的女兒給迎娶了!
加上那個所謂的木蘭侯秦涼玉,小皇帝手中的底牌有點多起來了。
看來,寧王把邊,把這個衣帶送給寧王
安京某處氣派的隱秘府邸。
“王兄召弟前來所謂何事?”衣著華麗的方良拱手問道。
方良是楊燁的二表哥,平時就是個公子哥做派,沒什么野心。
寧王不言,只是將方良迎入房中。
寧王是大玄老皇帝的長子,楊燁的長兄,賢名遠播。
按照“父死子繼”的制度,理應由他繼承皇位。
但宰相、太后勢力、太師這一干老臣聯合作保,硬是讓楊燁成為了大玄帝王。
寧王的確素有賢名,可賢名不代表無欲無求,尤其所求的東西是本該就屬于自己的皇位。
他當然不甘心,更別說往日的賢名本就是他為了繼承大業而刻意散播的。
“楊燁不似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