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思慮,平南王沒什么不對勁的地方,楊燁做了這種罪大惡極的事情,還用最穩(wěn)妥的方式勸諫,并不激進,既維護了楊燁的聲譽,又勸諫一番,用心良苦,是個忠臣。
而后寧王也出列。
同樣沒有責問楊燁,只是言語間一直維護平靈王,不斷說平靈王多么多么賢明,為大玄立了多少多少功勞。
宰相乍一聽,沒聽出什么問題,可再一想,問題來了。
平靈王為人又頗有勇名,擅長帶兵,如果是普通罪名為平靈王說話還好,無傷大雅,可現(xiàn)在平靈王哪怕被赦免,名義上仍是與楊燁對立。
而且,在表面上平靈王是第一個反對楊燁旨意的人,這不僅是一次君臣不合,更是一個臣子與君王相逆的標志,支持平靈王,就是反對楊燁。
寧王所圖不小啊!
盡管宰相知道一切都是楊燁與平靈王的計策,可他同樣知道,能識破這個計策的人,還是少數(shù)。
尤其是寧王這種身處于局中的諸王,哪怕平時再精明,也很難看透,畢竟歷數(shù)數(shù)代君王,有誰敢不惜名聲,自污以設計賊人呢?
宰相在心里為寧王感到可悲,數(shù)十年來,不斷積累的賢明之名,將野心埋于胸中又如何?
還不是被楊燁一個計策就戳破了內(nèi)心想法?
此刻無論是宰相還是安京伯,還是演技不足的平靈王都想給楊燁豎一個大拇指,說上一句!
陛下真的深不可測!看來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控中!
為平靈王站場,給平靈王說話,分明就是在向各路諸王作保,你們要是對楊燁有意見,只管說,我挺你們!
這可是大忌!
宰相連連搖頭,這寧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這分明是在向楊燁扔鍋,污楊燁聲譽,只要楊燁聲望越低,風評越差,他就越容易搞事情。
“孤乃帝王,一生行事何須向你解釋?”楊燁聽到連連發(fā)難,心里樂開花。
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若說天下誰最想陛下昏庸無能,絕對是寧王的??!
只有楊燁越昏庸,才能凸顯出的賢明。
別人不知道,自己還不知道?寧王一直是要想當皇帝的!
楊燁的回答,顯然無法讓臣子們滿意,君王怎么可以任性行事呢?
哪怕找個不經(jīng)推敲的理由也好,卻偏偏來一個何須向你解釋?
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