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先明后昏的君主可不在少數。
議會制度是李徹能想到最好的辦法,能保證奉國的決策永遠英明,不會因為某個人或某個群體而行差踏錯。
緩緩停到府衙門口,張盛相立刻迎了過來。
作為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團長,張盛相這一年來和軍民一同開荒建城,看上去滄桑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
“殿下,朝陽城有重要信件,請殿下過目?!?/p>
李徹微微頷首,伸手接過信件:“張團長晚上吃了嗎?”
張盛相微微一怔,下意識道:“臣還未來得及?!?/p>
“陪本王一起吃吧?!崩顝負P了揚手中信件,“朝陽城的事情邊吃邊說,正好你也可以替本王參謀一下。”
張盛相面露惶恐:“殿下,臣級別不夠,如何能參與此等國家大事?”
“我說你能,你就能。”
李徹笑了笑,不過以后如何,議會制度八字沒一撇呢,內閣人選還沒齊,現在的奉國朝堂還是自己的一言堂。
至于張盛相,李徹很看好他。
此人有忠心,辦事也有膽識,還能俯下身去和群眾在一起,是一位不錯的人才。
一眾人進入府衙,懷恩早就準備好了飯菜,只等李徹回來便端了上來。
飯菜以鮮魚、海貨為主,基本上和大連百姓的伙食一致,也就多了幾盤新鮮蔬菜。
李徹夾起一筷子魚肉,塞進嘴里。
魚肉很鮮美,但李徹已經沒什么感覺了,再好吃的東西吃了一個月也變得味同嚼蠟。
他面無表情地翻開信件,一目十行地看下去。
隨后,眼中泛起驚喜的神色。
一旁的文武官員皆面露好奇之色,但又不敢多問。
唯有和李徹關系較近的文載尹開口問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