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莢和豆葉切碎后,可以用來喂養(yǎng)牲畜。
豆根是極好的化肥。
豆桿可以用來燒火,還能制作粗飼料。
飼料、化肥留著自用,醬油和豆油賣到關(guān)內(nèi)去,還能賺上一筆。
剛剛修建的水泥路派上了用場,家家戶戶都是大豐收,都需要曬糧。
李徹堅持將水泥路修寬,此刻正好方便百姓們曬糧。
然而,一件讓李徹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殿下,庫房內(nèi)的銅錢不夠用了。”錢斌突然來到李徹身旁,耳語道:
“百姓們手中的大豆已經(jīng)足夠他們過冬,您之前還許諾了他們,王府收購多余的糧食。”
“咱們王府的銅錢本就不多,其中大部分都用來給官吏、工人、士兵開俸祿了。”
“您看要不要停止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讓他們自行買賣,或者存起來?”
李徹聞言,皺著眉搖頭道:“幾個月前的承諾,轉(zhuǎn)頭就不兌現(xiàn),那我這個奉王還有什么公信力?”
“不管怎么樣,一定要買!庫房里的錢不夠,就先給百姓們打欠條!”
“這”錢斌面露為難之色。
只有他這個奉國大管家才知道,奉國的財政情況有多難。
從李徹就藩開始,奉國戰(zhàn)事就沒停過,加上大興土木,又賑濟(jì)百姓。
從關(guān)內(nèi)帶來的錢早就花光了,契丹、高麗那里搶來的也是杯水車薪。
銅幣的制作還未搞定,奉國一直處于極度缺錢的狀態(tài)。
“殿下,您再考慮考慮,官府給百姓發(fā)欠條,這種事聞所未聞啊。”
錢斌實在是無法理解李徹的想法。
自古以來,官府缺錢了,只需要早收多收百姓的稅賦,哪有向百姓借錢的道理?
李徹?fù)u了搖頭,剛準(zhǔn)備回答。
身后突然傳來一連串的馬蹄聲,一名哨騎高喊:“殿下,去關(guān)內(nèi)的商隊回來了!”
“哦?”李徹面色松緩下來,“好了,不用打欠條了,本王的財神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