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前朝將軍,一個有前朝血脈的皇子,兩者結合在一起,影響力和威望太大了。
即便李徹還沒有造反的心思,那些對前朝仍抱有幻想的人,依然會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在楊忠嗣離開之前,和李徹一同整理了桓國軍和這座安東城的遺留事務。
首先是桓國軍的情況。
桓國軍巔峰時期有四萬騎兵,而到解明突圍而出,來找李徹求救時只剩下一半了。
再加上高麗軍發動總攻時的傷亡,此刻的桓國軍只剩下一萬兩千人,其中還多半帶傷。
但李徹并不嫌少,這一萬兩千人可都是精銳啊,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能適應東北寒冷天氣,而且全員都是騎兵。
更別提軍中還有跟隨楊忠嗣多年的將領,都是高級的指揮人才。
唯一讓李徹覺得頭疼的,依舊是糧食的問題。
此次帶出來的糧食并不少,但那些糧食供給自己的士兵綽綽有余,可現在突然多出這么多張嘴,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桓國軍一萬兩千人,高麗軍俘虜初步統計至少有兩萬人。
除非李徹下令將這些俘虜都坑殺了,不然糧草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
幾天后,李徹坐在安東城的府衙中,看著糧食消耗的清單唉聲嘆氣。
“怎么了?”
聽到聲音,李徹抬頭看到穿著一身麻衣,打扮得像是普通老頭的楊忠嗣走了進來。
將桓國軍交給李徹后,楊忠嗣卸下了多年的重擔,整個人都年輕不少。
他沒急著離開,而是準備幫李徹把后續事情都處理好后再走。
“還是糧草問題,令人苦惱。”李徹無奈道,“軍中存糧只夠三天的了。”
“何不殺了那些高麗人?”楊忠嗣淡然道,“少了兩萬多張嘴,糧草就沒那么缺了吧?”
李徹嚇了一跳:“可是殺俘不祥啊。”
他對棒子倒是沒什么同情心,但在古代的價值觀不同,一國之主君若是殺孽太重,是會受到主流社會排擠的。
就像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士卒,給秦昭襄王背鍋一樣。
自己還有大興東北的野望,不可能這么快就把名聲搞臭。
“也是。”楊忠嗣笑了笑,“那老夫幫你想個辦法吧。”
“愿聞其詳。”李徹頓時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