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旺趕緊笑著拍了拍熊縣長,然后才說道,“既然我們北方這幾年多大旱,那為什么不動用力量,給每個生產大隊的田地附近,都修幾口井呢?
這樣的話,通過地下水來緩解旱情,就可以保證農作物的產量了。”
原本還以為林火旺會有什么好主意的熊興旺,一聽到他說的想法是“挖井”,立馬就苦笑著搖了搖頭。
“阿旺啊!你的這個想法,還真的是一點都不成熟。
挖井取水,這么簡單的方法,我們難道都不知道么?
只是,你知道挖一口井的成本有多大么?
哪怕由我們縣里統一找鉆井隊來打井,并且每次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在淺表層就打出水來,那都至少需要兩三百塊一口井。
這花錢都還是其次,關鍵是費時間呀!
這種敞口井,由鉆井隊搭配人工挖掘,最快也得八到十五天的時間,才能鉆出一口井來。
這底下可是這么多的生產大隊,田地也都是分布開來的。
假設一個生產大隊,需要打五口井,才能保證旱時的用水。
那一個公社底下二三十個生產大隊,就至少要打上百口井。
我們一個白山縣,底下可是有著三十多個公社呀!
這就是三千多口井,你說說看,這哪打得過來,上哪搞這么多資金和人力呢?
而且,就算打了這么多井,旱災來時,每一口井也都需要人力一桶一桶的從井里打上來。
其實并不比從河里挑水來得輕松多少,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取水的問題……”
這一連串的話說下來,熊縣長卻是又唉聲嘆氣了起來。
一縣之長,聽起來很威風,和古代的縣太爺一樣,掌管著一個縣幾十萬人的命運。
但實際上,坐在這個位置上,才真正知道其中的壓力與不容易。
縣財政賬上,總共每年就那么點錢,但需要花錢的地方這么多。
到處的民生都需要改善,還有各種災禍需要去振濟。
挖井救災的這個想法,也不止一次在縣委大會上,有干部提出來。
但是,誰不知道挖井取水可以解旱災呢?
可關鍵是……
就縣里的這點財政,一年又能挖多少口井呢?
挖這種井的效率和效果,其實也并不明顯,屬于勞民傷財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