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意外地發現,二年級前輩是一位非常情緒化的投手。
他會為失誤的投球懊惱嘆息,輕拍一下腦門或者踩踩腳下的土丘;也會為不錯的發揮自鳴得意,握拳在身前一揮亦或對捕手露出得意的笑,接著慌忙伸手去接回傳過來的棒球。
但無論情緒好壞,都不會影響二年級前輩的下一個投球。
在這位前輩投完球的空隙里,你逐漸熟練地向他說明了自己的困擾,然后請求幫助。
和其他兩位前輩不一樣,你此前不認識他,覺得這樣的要求非常冒昧,不過為了心態問題,你按捺著不好意思說完了話,還復述了捕手前輩對他的描述。
二年級前輩眨了眨眼睛。
他是個情緒感知敏銳的人,很輕易地察覺出你說的都是真心話,還帶著點歉意和忐忑,面部表情都因而緊繃起來。
“如果能幫到你的話。”他爽快的應下,沒有一點勉強的意思,“不過我也有個問題就是了……”
他問出了那個困擾了自己有段時間的問題:“你喜歡棒球嗎?”
二年級前輩是國三時通過優秀的成績考入霜見野的,此前的時期里和你參加過同一個棒球比賽,很早就知道了你,也難得對自己的感知能力產生了懷疑。
感知告訴他你應該喜歡棒球,親眼所見的比賽卻又似乎并非如此。
“……應該是喜歡的。”你有點遲疑地回答。
這是什么答案?二年級前輩不滿意地鼓了鼓臉,換了個問法:“那你想打棒球嗎?”
這次你毫不猶豫地點了頭。
二年級前輩于是用左手握住了你的右手使勁晃了晃,兩只手掌上都有著許多厚繭,交握時可以明確感知到粗糲的觸感。
你被他突然的舉動嚇了一跳,渾身都炸了一下,這種身體接觸還是太親密了,反應過來就連忙抽回手,沒有受到任何阻礙。
“抱歉,不過我明白了,你喜歡棒球。”他笑著說,然后表情認真起來,“心態這種東西因人而異,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幫你,不過比起這個,我覺得你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解決。”
“既然喜歡,就要懂得享受棒球啊。”二年級前輩摸摸下巴,作沉思狀,“……這點你完全不會啊,那就先學著我的方法來享受吧。”
你還沒有太明白“學著他的方法”是什么樣子,就被推上了前輩剛站過的投手丘,他又磨著自己的捕手搭檔過來為你蹲捕。
這位捕手對待你時非常緊張,說話都磕絆了起來,讓你想起來了以前的自己。
不過正式投捕的時候你就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了。
這是你見過對投手反饋最積極的捕手,他絲毫不吝于從語言、肢體、眼神和表情上對你的投球進行大量的正向反饋,讓你不由生出一種自己投球進步了很多的錯覺。
“因為作為捕手,接到合心意的球就是會很高興啊。”二年級前輩這樣說,卻對你不太滿意,“可是你作為投手,投出了那么出色的球,怎么一點喜悅的表現都沒有呢?”
就是這樣,才會讓他對你的喜歡把控不準。
因為你能做到更好,可是這么說顯然不太合適。
二年級前輩卻察覺到了你的細微的欲言又止,像是具有讀心能力一般的,他告訴你:“現在,球好不好的標準由我……”
他又指了指對面的捕手:“和他來定。你只需要想自己投出好球時怎么感到開心,投出壞球時怎么覺得失落就可以了——不是在心里,你得用動作表現出來。”
你想到了二年級前輩之前的表現,你、你真的要那么做嗎?
腦袋里的思緒紛亂,投球卻依舊流暢,捕手對你比出了高高的大拇指,二年級前輩也鼓起了掌,他們都覺得你這球非常、非常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