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敗軍不念戰,沒有絲毫的戰意,他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儘快的進入邯鄲。
有信念的軍隊,也是十分可怕的,那是一種箭的態勢,有著阻者必殺的攻勢。
經過整整一天的戰斗,邯鄲城外倒下一片片軍兵,近六十萬的大軍進入了絞肉機模式。
李牧軍突破阻擋,進入邯鄲城,已經只剩下不到了五萬。
熊俊兵臨邯鄲城下,兩軍匯聚,有將近二十萬,兵力遠遠在趙軍之上。
王翦軍與何曉天的護城軍,經過數天激戰,王翦軍剩下不到五萬,何曉天的護城軍更是不到了三萬。
何曉天得知李牧軍敗退進入邯鄲,也就只好下達撤退命令,暫時退入邯鄲城中。
王翦軍與熊俊軍匯集,總兵權再次回到熊俊手上,最后的邯鄲攻城戰打響了。
李牧雖然沒有慷慨悲壯地吞劍自裁,但是卻被熊俊給刺殺,得到的結果自然相差無幾。
李牧死后,趙國的黎民百姓都哭了,秦國的上上下下都笑了。
李牧治軍有方,愛護部屬,在邊防與官兵共同生活、戰斗多年,頗得士心,被殺后軍心渙散,部隊解體。
趙王遷召集趙國文武百官商議。
“眾位卿家,秦軍已圍我邯鄲,我們該如何是好?”趙王遷身子有點顫抖的道。
如今的態勢,趙王遷已經看到了將來,趙國在他手中將要滅國。
“大王,我們目前兵力遠遜於秦軍,如今只有堅守這條路可以走了。”趙蔥站出來道。
“憑著我國之力,堅守幾年倒是沒問題。”趙王遷點了點頭。
“不行。”何曉天站出來,搖頭道:“我們必須突出去,或許聯合其他國家,還能有一線生機。”
“對。唇亡齒寒的道理,想必其他國也能明白。”熊小兵站出來道:“只要其他國出兵,圍剿這支秦軍也不是不可能。”
一番商議后,趙王遷拍案。
“好。就由何將軍與熊將軍率領千人小隊,度過以齊相隔之河流,進入齊國求救。”趙王遷道。
“臣等領命。”何曉天與熊小兵抱拳領命。
堅守還是要堅守,兩大將軍被調往齊國,趙王遷任命趙蔥與顏聚為主將,全權負責邯鄲的城防。
李牧的部隊解體,本就不多的軍兵,不是被分散到各軍,就是選擇退役回農,甚至還有不少的逃兵。
公元前228年3月,熊俊命令王翦所率秦軍主力,對邯鄲城發動了最后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