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溥此時的模樣顯然是已經氣急敗壞、輸得一敗涂地了。在這般驚慌失措之際,他竟然膽敢公然對皇上發出威脅之語!要知道,古往今來發生過類似事件雖然并非鳳毛麟角,但終究還是少數情況??!
望著眼前這個如同市井流氓般撒潑耍無賴之人,我實在是忍俊不禁,但礙于如此莊重肅穆的場合又不得不強行忍住笑意,真是令人感到無比煎熬難耐。
坐在龍椅之上的朱瞻基臉色已然變得十分難看,想來他應該同樣未曾料到楊溥竟敢如此囂張跋扈地挑釁自己的權威吧。
然而,朱瞻基僅僅只在須臾間便迅速收斂起了自己的情緒波動,并開口說道:"楊大人何必如此動怒呢?此處不過乃是朝堂之上眾人商議國事之地罷了。依朕所見,李愛卿應當也僅是想要向您求教一二罷了。切莫輕言乞骸骨之類如同玩笑般的話語呀!我大明王朝的社稷建設尚需諸位愛卿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才行。萬萬不可因一時的爭論不休而心生倦怠甚至自甘墮落??!"
果真是帝王風范,朱瞻基的這番言辭表面聽起來似乎是在安撫勸解楊溥,可實際上卻是不動聲色地嘲諷挖苦他像個心胸狹隘的婦人一樣斤斤計較。
不過他也是真的活該。明明看到楊士奇都在這件事情上點頭了,他卻還想以自己的力量改變大勢,甚至用出此等昏招,不光是在法理上落了下乘。更是在大義上處于下風。
就在整個大殿內一片嗦嗦細語之時,張輔和鄭亨再一次共同請命整備軍馬糧草,擇日起兵北伐,我知道這應該是最后一梭子了,趕緊跟上:“臣李安如請戰!”
隨后一排排的武勛烏泱泱的一起沖著朱瞻基發出請戰的聲音,而我知道光是武勛的意愿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朝堂的意思,如今內閣首輔楊士奇已經表現出了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接下來就看朱瞻基的能力了。
果然不出所料,下一刻朱瞻基就開口了:“夏大人,朕再問你一遍,現今國庫所持有的資金和糧草是否足以支撐一次大規模的北征?”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朱瞻基的話音剛落,夏元吉這位身材瘦削的老者立即站起身來,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回陛下,目前國庫月末時能夠供應兩場規模龐大的千里征戰所需。若是僅限于這次北征,則尚可留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備用。”
“甚好!眾愛卿們,如今糧草充裕,士氣高昂,對于北征一事,可還有什么疑慮或不同意見嗎?”朱瞻基的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朝堂上的每一個人,仔細觀察著他們的面部表情。然而,當他說完這番話后,除了武官們情緒激昂、紛紛表示支持外,位于左手邊的文官隊列卻異常安靜,竟然沒有一絲聲響發出。
見到如此情形,朱瞻基的臉色再度變得陰沉起來。
就在這時,一個響亮的聲音打破了朝堂上的沉寂。“陛下,微臣兵部左侍郎于謙,請求參戰!”不知過了多久,于謙突然挺身而出,直面朱瞻基說道。
他的話語如同驚雷一般,讓在場的眾人都為之愕然。瞬間整個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下一刻又變成了菜市場一般,人聲鼎沸。
楊浦此時整個人都僵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變成了一只木雞一般。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一切,心中充滿了驚愕和困惑。他從未想過,在文官集團內部居然會有這樣的叛徒存在!
"于謙,于謙!大明朝如今這般衰落,你就是罪魁禍首?。?楊溥怒發沖冠,用盡全身力氣指向于謙,破口大罵起來。然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于謙竟然在此刻站出來替我們說話。要知道,就在昨天,他可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們呀。這突如其來的轉變,著實令我措手不及。
不過于謙突然背刺文官的行為,讓我們減少了不小的阻力。楊士奇默默的擦了擦額頭上并不存在的汗水。隨后對著朱瞻基叩首道:“臣楊士奇請戰!”
他的話語更像是一枚深水炸彈。令整個朝堂所有人啞口無聲,等大家緩過神來之后,文官集團當中陸陸續續出來了很多人請求出戰。
我知道我們的目的是真的達成了,但是此刻我的心里并沒有太多的興奮與喜悅。更多的只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我也知道楊士奇為何最后還是出來支持北伐,因為他想把楊浦保下來。就剛剛楊浦對于謙所罵的那句話,已經可以算是詛咒大明國運了。很有可能會被殺雞儆猴,斬首于午門。
所以想保住楊溥的命,那就只有文官低頭。相當于是跟朱瞻基做了一個交易。文官不再阻止北伐之事。朱瞻基也不要再糾結楊溥的失言之罪。
顯然楊浦也是想到了此處,所以也不再言語,如同一只落敗的公雞一樣,低著頭不說話。
“好!既然眾位愛卿都如此想法,那么……擬旨!朕承天順人,繼往圣緒,荷光烈之丕業,紹皇明之正統。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惟北狄瓦剌,逆天悖理,辱大明和寧王,屢犯藩屬邊疆,害我生靈,劫掠財物,其罪當誅。
昔我太祖高皇帝創業垂統,奠都金陵,萬國來朝,四夷賓服。今瓦剌蠻夷,不識時務,不悟天命,敢行僭逆,妄圖覬覦大明藩屬,其狂悖已極,其愚頑不可教化。是以,朕命將出師,以彰天討,以正王法。
朕不忍百姓遭其荼毒,邊關受其蹂躪,特此北征,揚我國威。命漢王朱高煦奉命征討,兵分幾路,直搗黃龍。誓將瓦剌賊子,盡數擒拿,以靖邊患,以安天下。
檄文傳至所在,各守疆界,嚴陣以待。有能斬獲瓦剌首級者,賞銀千兩;有能率眾歸順,助我大明平寇者,賜爵封地。如有奸佞之徒,通敵叛國,一經查實,立斬不赦!”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