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事體大,萬不可依著他們性子胡來,你自己好生休息,本王現在就進帥府找皇帝說道說道?!?/p>
朱高煦的行動如疾風驟雨,話音未落,他已大步流星地向門外走去,背影挺拔而決絕。我張了張嘴,想要勸阻,畢竟朱瞻基正虎視眈眈地尋找機會除掉他。然而,話到嘴邊,我卻生生咽了回去。
電光火石之間,我的思緒飛速轉動。此次北伐的意義非同小可,若因一時猶豫而錯失戰機,不僅朱高燧的犧牲將變得毫無價值,大明也可能再無機會一統漠北。朱高燧用生命掩護我,不正是為了這場關乎國運的大戰嗎?
我站在原地,心中矛盾交織,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朱高煦的身影消失在門外。
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眼下局勢復雜,每一步都關乎生死存亡。既然朱高煦已決定直面朱瞻基,那我所能做的,便是靜觀其變,同時暗中籌謀,以備不測。
“罷了”
現在橫在我眼前的,不光是這場大戰,我的親兵們基本上都在這次的行動當中傷亡殆盡,我還記得葉青臨出發前跟我說的話,他們的命不值一提,但是他們還有家眷,他們為我戰死,我理應護他們家眷安全。
拖著疲憊的身體,強撐著坐到書案前,提起筆時,手腕仍在微微顫抖。葉青臨行前的面容浮現在眼前,他那句“我們的命不值一提”仿佛還在耳邊回響。我咬了咬牙,筆尖蘸滿墨汁,在紙上落下第一行字:
“于謙兄臺鑒:
此番北行,親兵皆歿,唯余殘軀。葉青等人隨我多年,忠心耿耿,今雖戰死,然其家眷孤苦無依,弟心實難安。望兄念及舊情,妥善安置其妻兒老小,弟雖遠在漠北,亦感兄之大德……”
寫到這里,我的手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這封信的內容,朱瞻基一定會知道。所以我故意將語氣寫得卑微而懇切,甚至帶了幾分示弱的意味。我要讓他覺得,這些家眷就是我的軟肋,是我愿意臣服的籌碼。
“另,弟雖身負重傷,然北伐大業未竟,不敢有絲毫懈怠。然陛下若有差遣,弟必竭盡全力,以報君恩。則家中之事,只得托付于兄”
寫完最后一句,你放下筆,長舒一口氣。這封信既是真心,也是算計。我真心想要保護那些為我戰死的親兵家眷,卻也借此向朱瞻基傳遞了一個信號:我愿意低頭,愿意臣服,只要他不動這些人。
喚來一名下人,將信遞給他,低聲吩咐:“將此信送至張輔處,讓他務必派人快馬加鞭,送回京城交給于謙。”下人接過信,恭敬地退了出去。
我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于謙那張嚴肅而正直的臉。我知道,他一定會妥善安排這些家眷。而我,也只能用這種方式,為那些為這場陰謀白白付出生命的親兵們,做最后一點事。
窗外的風呼嘯而過,我睜開眼,望向遠處的天空,心中默默道:“葉青,兄弟們,你們的家人,我一定會護他們周全。至于朱瞻基……人在做,天在看,好自為之?!?/p>
思緒過甚,將本就搖搖欲墜的身體拖垮,昏昏沉沉的暈倒在地上,只記得眼中模模糊糊看到朱棣的影子。
“老朱,你的孫子可真不聽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