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祈飄到記憶深處的意識被強拉回來,挾煙的指尖不著四六撓了撓額角,眉間疑慮浮現,那點妖異感就在煙熏火燎的人氣里散了。
袁祈十幾歲就扎在人群里討生活,開過大車刷過鍋,賣過假貨當過拖……
經歷多了,看的也多,總結這世間上有三件事最不靠譜:一是酒后亂性,二是天上掉餡餅,三是機緣巧合。
然而短短一上午,他就經歷了倆,此刻腸胃正使勁渾身解數消化著一個“機緣巧合下得到的從天而降的餡餅”。
今早他照常去文化公園擺攤,看過兩個爛桃花手相,賣了幾張逢考必過符,身邊就來了個“發傳單”的年輕人,個不高,戴黑框眼鏡,像個沒畢業的大學生。
文化公園在市中心,早晨人流量大,經常有流動攤位,袁祈對此見怪不怪,閑下來的時候聽了一耳朵,發覺竟然是省文物局在招聘。
文物局大概是求賢若渴,招聘公告印成傳單滿大街揚。
袁祈撿了張,數了下,發現字數比路邊石頭上貼的特殊服務小廣告都少,內容也不走尋常章程:本單位急招一名文物修復師,要求,有正常方向感,能分清東南西北,膽識過人,除此外一切不限。
他不知道文物局的路子什么時候變得這么野——文物修復師,只要求方向感,這是要進山掘墓走土夫子的老路嗎?
這招聘從出場方式到內容哪哪都不正規,但偏偏省文物局公章蓋在下方。
這年頭編制糊眼,不稍片刻周圍已經擠滿報名等面試的人。
袁祈正被房租逼得走投無路,估摸著人流量最旺的上午段已經過了,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混在一群大學生中間跟去參加考試。
于是,機緣巧合,他在一眾高學歷人才中被破格錄取了。
為什么說是“機緣巧合”,因為直到現在,袁祈都不知道自己怎么通過的面試。
他只記得,自己抽到的牌子是“一百零八號”,最后一個。
發傳單的大學生把他帶到一間門扇大敞的屋子前,讓他進去到正堂前,拿供在香案上的一把玉刀。
那間房子看起來有些年頭,門楣很高,門栓上盤著老舊包漿,門關上后,里邊一片漆黑,就像是哪里建設的鬼屋。","chapter_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