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三族同宗心相會祭奠禮
【故事篇】
就在這蒼茫大地上,人族、龍族和獸族和平安寧的生活在山水、草木之間。
三族共同維護著生存世界的平衡和和諧,他們各自擁有著獨特的開天神恩賜力量,相互依賴,互生共存。
三族的首領被稱為“族長”,人族是生靈最多的族群,其族長為逆水氏,逆水氏帶領著人族生存在昆侖山脈之間,世代耕種為生;而獸族首領剛爾氏帶領族群寄生于江河湖海之畔,以捕魚和食野果為生計;龍族族長楚水氏生活最為容易,從開天辟地之初,龍族天生神力,能夠吞云吐霧,其常年生活不定,有時游弋于江河湖海之中,有時隱藏于黑水深山之間,食物來源非常豐富,生活好不愜意。
在歲月的洗禮之中,龍族漸漸選擇了水域生存,并逐漸成為了水中之霸主,統御著水中生靈,其龍族族長也成長為了水中之王。
盤古開天辟地之初,三族首領統一為祭祀盤古的造化之恩,約定每隔百年三族都要到這昆侖山
腳下舉行盛大的祭祀大典,祭奠他們唯一的祖先——盤古之神。
盤古神廟坐落在昆侖山澗之中,隱藏在蜿蜒山脈小路的盡頭,遠處望去,廟宇已經被歲月雕刻成為了一副滄桑的畫卷。
神廟的外墻由巨大的落石堆砌而成,石縫間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野蠻地長出了野草生靈,隨風搖曳。
廟宇沒有封頂,中間豎立著一尊石刻的盤古之像,廟宇大門古樸沉重,是用精致的楠木雕刻而成,木門上從左至右、從上到下依次雕刻著龍族、獸族和人族的三族圖騰。
廟宇周圍古木參天、枝繁葉茂,這便是廟宇最天然的保護,門庭前面依次擺放著三族上供的祭祀之物,有人族獻上的豐登五谷、獸族獻上的奇花異果、龍族供上的若干海內珍饈,供奉之外便是一片空曠的大地,供三族子弟敬拜天地之神所用。
不光走在這蜿蜒的小路上,就算是十里開外也能感受到這座廟宇的莊嚴和肅殺。
走出小路的盡頭,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空地,空地上坐落的便是盤古神宇,廟宇坐北朝南,由廟宇為中心,其正南、正西和正東三個方向距離廟宇中心處十來米的地方均有一處雕刻的圖騰,分別代表著人族、龍族和獸族三族子弟參拜神廟之地。
面向廟宇,走過最南邊的人族圖騰,便可以徑直走向廟宇的木門,木門兩側有兩根立柱,左右分別雕刻著:“手足同心恩澤長、背宗棄義世態涼”人族蝌蚪文字。
走近木門細看這三族圖騰,最先看到的便是龍族圖騰。
龍族圖騰被精致地雕刻在木門最上邊,遠遠望去像是一只活生生的龍游弋于木門之上,占據著大門的大半篇幅之上,其冗長而蜿蜒的身體上覆蓋著類似魚鱗般的鱗片,在陽光照耀之下,雖為木刻,但是依舊能夠閃閃發光,讓木質的大門更添了一份生機,其頭部威武霸氣,長有一對尖尖的龍角,像是從麋鹿那里借過來的一樣,有幾分沉重和莊嚴。
(請)